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时间:2023-11-30 19:21:02 来源:网友投稿

周志雄 唐子人 贾晓芸 冯子勇 李炳照 何明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会议中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建成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在“主动健康”战略思想指导下,科技部等部门印发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提出:强化健康风险因素控制,加强健康危险因素、科学健身等研究,以主动健康为导向,重点突破人体健康状态量化分层、健康信息的连续动态采集、健康大数据融合分析、个性化健身技术等难点和瓶颈问题。近年来,首都体育学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体育和健康事业主场、面向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需要,提出“体医工融合创新发展”的办学思路,积极打造体医工融合创新技术应用示范平台,推动运动促进健康事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此,《首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围绕科技部的主动健康重点专项——《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进行专题组稿,系统呈现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摘    要   搭建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需要解决全民健身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健身绩效评价的关键技术。针对全民健身运动风险识别难、健身数据精准采集难、个体化健身指导难、健身大数据融合和安全共享难、全民健身绩效评价难等问题,研究健身危险事件人工智能识别、健身行为精准监测、个体化科学健身指导和健身数据融合共享技术及全民健身多层次综合服务评价方法等,解决我国搭建全民健身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及产品缺失问题,为搭建新一代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提供高新技术支撑,将有助于全民科学健身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关键词   主动健康;
危险事件AI识别;
健身行为监测;
科学健身指导;
数据融合和共享

中图分类号:G 804.5;
TP3           学科代码:04030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4036/j.cnki.cn11-4513.2023.03.002

Abstract   The national fitness safety, effectivenes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ssential technologies must be resolv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a national fitness information service.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difficult risk identific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exercise, difficult accurate collection of fitness data, difficult individualized fitness guidance, difficult integration and safe sharing of fitness big data, and difficult evalu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performance, this project aims to stud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dentification of fitness risk events, accurate monitoring of fitness behavior, individualized scientific fitness guidance and fitness data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technology, and multi-level comprehensive service evaluation method of national fitness, etc.,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ck of key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for building national fitness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in China, and provide high-tech support for building a new gener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which will help all people to have scientific fitness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China.

Keywords  proactive health and wellness; AI recognition of dangerous events; fitness behavior monitoring; scientific fitness guidance; data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健康中國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1]。《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提出,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2]。这一聚焦“以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变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促进全民健康行动计划,旨在促进从被动健康转变为主动健康。主动健康是通过积极主动的方式促进健康的活动总和,既包括从“治疗疾病”的医生转向参与“自我保健”活动的个人,也包括为个人主动管理自身健康提供保障的社会和政府,个人、社会和政府的行动形成合力促进健康。个人的主动健康行为包括运动、健康饮食、遵医嘱服药、定期健康体检、心理调节、减轻压力等。社会和政府的主动健康主要是整合体育、健康、养老和教育资源,为全民主动健康在科学健身、健康饮食、心理调节方面提供政策、环境、文化、硬件等保障。主动健康是充分考虑个人主观能动性的整体观的健康医学[3],主动健康服务模式具有主动性、预防性、精确性、个性化、共建共享、自律性等特征[4]。

科学健身是主动健康的重要手段,个体积极主动通过运动促进身心健康,社会和政府主动为个体科学健身提供政策、环境、文化、软硬件等保障措施,促进全民健康。在2017年,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体育总局等6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提出:强化健康风险因素控制,加强健康危险因素、科学健身等研究,以主动健康为导向,重点突破人体健康状态量化分层、健康信息的连续动态采集、健康大数据融合分析、个性化健身技术等难点和瓶颈问题[5]。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服务于全民健身成为可能,而且要成为推动全民科学健身的重要支撑,将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健身服务的个性化和多层次需求。全民健身信息化可以通过融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个体化科学健身相关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健身与健康的需求。《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依托已有资源,提升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6]。受设计理念、功能需求及技术条件的限制,我国现有的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的数据孤岛、信息单一、功能不全、服务碎片等问题逐渐显现,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全民健身信息服务的实际需要。面对我国健身资源不平衡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科学健身和健康需要之间的矛盾,构建多源融合、互联互通与安全共享的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本研究针对全民健身运动风险识别难、健身行为数据精准采集难、个体化科学健身指导难、健身大数据融合和安全共享难、全民健身绩效评价难等现状,解决我国搭建全民健身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及产品缺失问题,为搭建新一代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提供高新技术支撑,将有助于全民科学健身和推进健康中國建设。

1   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目标和框架

1.1  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目标

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目标是以国家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为核心,整合全民健身信息与服务资源,推动全国各个省份的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全国各地区的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和互联互通,形成全国全民健身服务“一张网”,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能力[7]。

1.2  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框架

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体系由三级平台构成,即国家级平台、省级平台和地市级平台,建设方式分为统分模式和统建模式2种。其中:统分模式是由各省自建省级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市级平台可依托省级平台扩展市级应用,与国家平台对接,实现服务互联互通;
统建模式是各省依托国家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省级平台,地市平台可在所属省级平台下建设,依据平台统一框架开展省级和市级特色应用建设。平台技术构架如图1所示[7]。

2   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

2.1  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关键技术和平台建设的关系

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面向互联互通、多源融合、安全共享的互联网科学健身信息服务需求,围绕“如何提升自主性科学健身服务保障能力”的核心科学问题,重点解决个体健身行为科学化、健身危险事件识别智能化、健身综合服务评价科学化、健身多源数据自主融合化、全民健身大数据安全共享化等关键技术问题,研发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关键技术及智能产品。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是为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关键技术研究和平台建设的关系如图2所示。

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要坚持创新驱动和开放共享原则,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的作用,积极探索5G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在健身服务活动中的应用。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关键技术主要瞄准突破一系列健身行为和危险事件的识别、健身运动行为精准监测与指导、健身大数据安全交换和共享、全民健身绩效评价和多层次健身信息服务评价的难点问题,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推动各种健身资源信息与数据服务交互共享,提高全民健身服务水平。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的内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关键技术产品的数据流框架如图4所示。

2.2  公共体育场所健身危险事件AI识别和报警系统研发

针对公共体育场所意外危险事件识别难、报警难及应急难的问题,研发基于计算机视觉动作捕捉、多轴传感器、超宽带的危险事件智能识别技术的危险事件报警系统,解决公共体育场所危险事件识别、报警和应急的问题,提高全民健身的安全性。该系统可以使用公共体育场所中安装的视频采集设备和可穿戴健康数据采集设备采集运动者在运动中产生的大量视频、图像和体征数据,通过建立运动人群风险分层模型和运动危险识别模型识别危险事件,并能制定报警和应急方案,以及构建公共体育场所健身行为、危险事件的智能识别及报警和应急系统。需要研究的内容如图5所示。

2.2.1  健身危险事件AI识别技术研究

1)根据运动健身场景多样性和健身者穿戴偏好,基于柔性单导心电技术和光学感应技术研究心血管事件智能识别技术和报警技术,研发身穿的运动心电背心和腕式运动手表等可穿戴装备。2)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和人体姿态识别技术的水下溺水事件识别技术,可以通过安装在游泳池壁中间的摄像头拍摄的水中人体姿态和人体运动状态来判断溺水事件。由此,根据超宽带信源在水下信号减弱的原理,可以研发基于超宽带技术的溺水识别技术和装备。3)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二维姿态特征比对方法获取视频中的人体检测框和人体姿态,研究人体跌倒识别算法。4)基于运动手表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和大数据AI算法,自动检测佩戴者摔倒并自动触发报警。

2.2.2  健身危险事件AI识别设备研发

1)开发可满足预测需求的传感技术模块,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功能集成化和体积小型化。保证室内、室外多模式下实时采集健身者的运动健身状态和体征等数据,并通过边缘计算和物联网上传数据至运动实时数据库。2)开发危险识别手环,可实时监测运动者基础健康信息,通过边缘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上传健康数据,并能发出和接收报警信息、对运动者进行高精度定位、给予运动者危险信息反馈,能将采集的受伤人员基础体征、位置等信息上传至决策中心,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合理匹配周边医疗资源,给予应急处置人员决策支持。

2.2.3  公共体育场所健身危险事件AI识别和报警系统研发

基于健身危险事件AI识别技术和报警系统的边缘计算,能及时将在公共体育场所内发生的健身危险事件(例如:猝死、跌倒、溺水)信息发送到健身危险事件报警系统,报警系统再将危险事件的信息发送给紧急联系人和体育场馆应急指挥中心进行报警。由健身者的紧急联系人和体育场馆应急指挥中心出动的应急处置人员进行现场处置,包括进行场馆应急救助、通过APP就近招募应急志愿者及通过120启动院前急救并送至最近医疗机构治疗等。

2.3  健身行为精准监测装备和个体化科学健身指导系统研发

针对人体健身运动行为数据连续进行长时间高精度监测和科学健身精准指导的需求,研制能连续长时间高精度监测健身行为数据的可穿戴装备,建立可视化运动指导方案库,研发个体化科学健身指导系统引擎和智能终端,实现基于健身行为高精度监测可穿戴装备的数据在手机和电子屏幕终端上进行个体化科学健身方案搜索和精准健身指导,提升运动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助于提高个体自主科学健身能力。

本研究研发监测个体健身行为数据的装备和科学健身精准指导技术及智能终端,为个体科学健身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撑。健身行为精准监测装备和个体化科学健身指导系统研究内容如图6所示。

2.3.1  健身行为精准监测技术及智能可穿戴装备研发

针对健身行为需要智能装备长时间连续监测的需要,研发健身行为精准监测智能可穿戴装备用于精准监测个体运动模式、体力活动量、心率等健身和健康数据,连续记录个体健身数据和健康信息[8],及时评估运动风险,为制定科学健身方案和运动处方提供技术保障。本研究集成北斗高精度定位、三轴加速度计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等研发可穿戴装备,既能通过三轴加速度计监测健身过程中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又能将高精度北斗定位技术和加速度计相结合提供健身环境、体力活动强度等信息,以及为在特定环境进行健身提供位置、移动速度等信息,还能通过心率传感器及时监控健身运动强度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突发事件。

2.3.2  不同人群的科学健身指导方案的集成及引擎研制

针对不同人群科学健身的需求,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健康状况的人群提供个性化健身方案,研制智能生成运动方案的方法[9-10],为全民科学健身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11-12]。从科学运动健身指导方法的适宜人群来看,运动健身指导方法的集成可分为普通人群科学健身方法的集成和特殊人群(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健身方法的集成。基于体质健康测试、运动健康传感器采集的生命体征数据及功能动作识别技术的运动风险评估算法,运用关联模型生成不同人群个体化科学健身指导方案的方法,构建基于分布式微内核操作系统的个体化科学健身指导系统。

2.3.3  个体化科学健身指导系统及终端研制

针对大众体育锻炼缺少科学指导的现状和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基于关联规则算法的科学健身指导技术,研发包含运动风险评估、体质健康分析、智能运动处方、科学健身指导、健身知识图谱等子系统模块的个体化科学健身指导系统,能够精准指导健身、查询和反馈健身信息及生成健康人群健身方案,且能确保健身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建立的运动风险评估的推理子系统和基于关联模型的智能健身运动方案系统,可以生成安全有效的健身运动方案。而科学健身指导系统包括数据导入模块、指导方案模块、结果输出模块及分析模块等。其中的分析模块分为多层,表现层提供操作的窗口,能实现数据采集、上报、统计及查询。

2.4  全民健身多源异构数据交换和融合系统研发

1)针对全民健身应用需求,研制全民健身与健康数据互联互通相关技术标准和运营规范。2)针对分布在不同设备或系统中的多源异构数据的分散问题,研究分级可信数据交换与融合的理论基础与计算架构。3)基于数据融合与基于算法分拆与路由的数据交换技术[13],研发全民健身多源异构数据交换和融合系统,开发全民健身信息与健康管理系统。

针对分布在不同硬件设备、软件 APP或异构系统中的多源、异构、异地及异主数据分散问题,依据兼容现有系统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研制全民健身健康数据互联互通技术标准和运营规范,建立覆盖全国的数据相互调用、协同使用的计算网络,实现“以算法跑路代替数据跑路”。在不对数据进行物理迁移的前提下,通过算法向数据端的分拆与投放、计算权的交接与回溯,完成跨云、跨系统及跨区域的健身数据调用和协同体系构建。全民健身多源异构数据交换和融合系统研究的内容如图7所示。

2.4.1  全民健身健康数据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研制

针对科学与安全的全民健身应用需求和多系统、多设备数据互联互通的业务需求,制定全民健身健康數据互联互通相关技术标准和运营规范。研制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与健身数据溯源标准、区块链健身与健康数据互联互通技术标准、数据安全交互与协同计算标准等,设置用户授权机制,使不同用户可以获取多维度、跨地域、多层次的健身数据[14],在实现数据多节点协同计算的同时,确保数据隐私性和计算安全性[15]。

2.4.2  全民健身多源异构数据交换和融合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构建

本研究以区块链共识为基础,利用其可信任、安全和不可篡改的特性,采用基于数据融合和基于算法分解的2种数据交换技术,使数据从中心化的存储转移到链上,实现跨平台、跨地域的健身与健康数据互联互通。1)新型敏捷大数据架构和轻量级接口。研究新型敏捷大数据架构和轻量级接口,为健身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效而灵活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实现多层次与个体化的科学健身方案推荐与评价。2)目录链。基于共享目录链的可信交换平台的数据源头和起点,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可追溯及多方共识的特性,实现数据目录的上链发布、查询、管理等功能,使共享与交换数据的各方都参与数据目录的建设与存储,增强数据目录的可控性,提高数据治理能力和信息标准化服务水平。3)基于数据融合的数据交换技术。研究基于安全多方计算、同态加密和安全沙箱的3种数据交换技术,使数据所有权归提供方所有。依据智能合约的调用规则将数据封装入安全沙箱,只有具有沙箱秘钥的需求方才可查看数据。4)基于区块链、数据飞地和最小通量优化等技术,设计算法路由计算框架,构建基于算法分拆的多方数据交换共享技术体系。通过该技术体系,数据使用者能将子算法分别发送给数据拥有者,数据拥有者能将自己的数据作为子算法输入,将计算结果发送给数据使用者,数据使用者收集到所有子算法的计算结果后,经过运算可以获得期望得到的算法的运算结果。基于算法分拆与路由的数据交换过程,传输的不是数据本身,而是子算法和其计算结果,故而可避免数据泄露及由网络传输速度造成的性能低下等问题。5)全民健身多元异构数据交换和融合系统建设采用多层 B/S 应用结构体系,可以将业务层和数据访问层分开。

2.4.3  全民健身与健康数据管理系统研制

针对全民健身与健康数据多源融合管理难的问题,通过集成的方式建立健身行为体力活动强度评价指标体系和体质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完成体质和健康测试器材的技术标准、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系统集成及运动风险评估系统集成。依据已有科学健身技术成果,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肥胖评价指标和测量技术、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心肺功能评估指标和测评技术、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肌肉力量评估指标和测量技术、成年人心理状态评估指标和测量技术、成年人适应能力评估指标和测评技术进行集成,重点针对体质健康监测指标、特定人群体质健康监测指标、健身体力活动评估指标、体质健康自评指标及运动能力自评指标的开发与评估标准进行集成,研制全民健身与健康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多源异构数据的交换和融合,云端服务中心将采集到的健身与健康数据进行全面评估,按照分类服务和按需服务2类制订个性化的健身与健康管理干预计划。将人群通过云服务数据进行健康、亚健康及疾病状态分析。然后将3种健康状态再细化,将健康人群划分为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通过人工智能设备或云端数据技术,依据健康报告制订个性化健康指导方案。

2.5  全民健身大数据共享机制及技术研究

针对全民健身大数据的面向多属主与多用户的异构数据安全共享问题,研究基于数据特征和属主安全需求的分级分类共享策略,以及基于区块链和密码学技术的全民健身大数据安全共享技术,建立健身大数据的安全共享架构和规范,以大型体育场馆为应用场景,形成全民健身大数据共享模式的推广机制和生态自洽机制,为个体、群体和政府进行健身监测、指导等需要的数据要素。

面向多属主与多用户的大数据分级分类共享策略,研究基于数据特征和属主安全需求的大数据分级分类共享策略,在识别数据的结构、内容、隐私等级等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属主的隐私保护需求,实现个性化共享策略的定制并以密码学技术确保实施。全民健身大数据共享机制及技术研究内容如图8所示。

2.5.1  基于数据特征和属主安全需求的大数据分级分类共享策略

针对健身数据来源于海量个体,结合数据属主的安全保护要求,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研究制定个性化可定制共享策略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于共享策略的确保实施是实现共享安全的关键,而跨域的分布式环境无法依赖可信第三方实施共享策略,需要研究基于属性基加密的策略确保技术实施,使数据属主能将共享策略映射到密码域,并据此加密数据,只有符合共享策略的用户才能解密数据,从而实现共享策略的强制执行。

2.5.2  基于零知识证明的非文件数据的安全共享技术规范

健身大数据大量涉及个人隐私信息,绝大部分数据将以非文件形式共享,并且對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有极高的要求。因此,需要研究非复制前提下的安全共享技术。可以根据非文件数据的特征及共享访问模式特征,改进现有零知识证明协议,防范恶意攻击及解决运行开销较大的问题,设计能满足具有多并发数据访问性能需求并安全的高性能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协议,实现对加密数据的高可信验证及非复制的数据共享。

2.5.3  研发基于区块链的可追溯大数据安全共享系统

基于区块链技术设计元数据在链上存储和加密数据在链下存储的共享结构,设计的链下分布式存储方数据可以实现密文可搜索的数据加密和基于内容的存储地址索引,根据共享策略对存储地址索引等元数据加密后存储在区块链上,通过交易实现可追溯的轻量级共享操作。本研究将围绕数据属主获取健身评估和指导等高级健康服务设计与开发的智能合约,对全民健身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个人或群体提供智能化运动健身指导建议,为政府提供主动健康综合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和可持续发展建议。

2.6  全民健身多层次综合服务评价研究

针对全民健身多层次综合服务的评价问题,可以通过抽样调查、专家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构建综合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基于定量和定性因素相结合的模糊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模型,构建综合服务评价模型算法和综合指数,提高综合服务评价模型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从不同年龄段人群、不同地区等多个层次评估全民健身服务的现状,发布综合评价研究报告和综合指数,研制全民健身多层次综合服务评价系统,促进健身服务机构或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并为各级政府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提供决策支持。全民健身多层次综合服务评价研究内容如图9所示。

2.6.1  评价指标筛选与体系构建

全民健身多层次综合服务评价指标的筛选不仅要考虑各地的健身服务投入、保障、实际效益等,还要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差异性、不同省份的实际情况的差异性等。由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制定知识检索策略,确定文献检索方法。全面掌握主流观点和相关研究成果,选取国内外运动教育、公共服务决策与管理、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专家为咨询对象,依据专家意见初步确定拟选指标群。2)从不同层次选择拟选指标。从个人和群体的健康角度出发,要考虑居民的日常健身情况、体检情况、对所在地区健身服务的满意度等;
从地区角度出发,要考虑本地城乡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情况、健身设施或场馆的建设和使用情况等。3)围绕拟选指标群收集数据。选择几个主要城市,收集各个拟选指标的数据,可以开展小范围的调查访问、专家研讨及咨询等,根据专家对全民健身综合服务指标的评价意见,筛选出评价模型的主要指标。4)构建和確定评价指标体系。对小范围数据进行多变量相关性、时间序列和动态变化趋势分析,从中发现对全民健身服务质量和水平影响较大的指标,并建立相应的层次结构。

2.6.2  评价模型算法与综合指数研究

根据筛选出的评价指标及其相互之间的层次关系,构建面向个人、不同年龄段人群及各级政府的多角度、多层次和多维度的全民健身综合服务评价模型[16]。为提高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在设计模型算法时可以主要采用客观数据进行量化计算。1)设计各个指标的计算方法。健身活动对居民健康情况的影响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才能体现,所以需要应用动态数据建模、时间序列分析等技术转化成评价数据。2)构建评价模型和算法。针对复杂系统的评价和决策问题,常用的建模方法为模糊层次分析法。首先需要确定各个指标的模糊关系矩阵,然后计算每个层次相对上一层的权重向量和权重判断矩阵,再将矩阵与指标权重向量进行模糊运算和归一化处理,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3)构建综合指数和算法。根据评价模型中的各个指标和评价结果,构建直接反映国内各地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情况的指数体系,为国内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4)计算评价结果和综合指数。通过全民健身信息平台获取各个健身场所的健身服务数据、个人的健身活动和生理数据。根据上述数据、模型和算法,计算评价结果和综合指数。

2.6.3  全民健身综合服务评价系统构建

通过编写《全民健身综合评价研究报告》和研制综合服务评价系统向个人反馈健身活动评价结果,以及为各级政府提供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信息。这其中有2个方面:1)研发综合服务评价系统。根据综合服务评价模型、算法,使用数据库、网络信息技术等手段开发全民健身多层次综合服务评价系统,提供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和不同维度对综合服务作出的评价结果。2)撰写《综合评价研究报告》。可以选择国内某些省份,全面分析当地全民健身多层次综合服务的成效、居民满意度等,同时进行各个省份之间的横向对比、各个省份在不同时间段的纵向对比、不同年龄段人群之间的对比等。

3   结论

研究围绕“如何提升自主科学健身服务保障能力”的核心科学问题,重点解决个体健身行为科学化、健身危险事件识别智能化、健身综合服务评价科学化、健身多源数据自主融合化、全民健身大数据安全共享化等关键技术问题,以及研发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及智能产品。实现健身意外危险事件智能识别和报警应急联动,需要基于精准健身行为数据的健身指导、健身与健康多源数据融合和安全共享等关键技术研发以健身数据融合共享技术为核心的软硬件相结合的系统和智能产品,还需要建立相关规范及标准,解决我国全民健身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及产品缺乏问题。以此为搭建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技术、软件及硬件支撑,提高全民自主性科学健身服务保障能力,以促进全民健康。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2023-04-25]. 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EB/OL]. (2019-07-15)[2023-04-2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7/15/content_5409492.htm.

[3]  李祥臣,俞梦孙. 主动健康:从理念到模式[J]. 体育科学,2020,40(2):83-89.

[4]  LIU J, LI W, YAO H, et al. Proactive health:
An imperativ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healthy china [J]. China CDC Wkly, 2022, 4(36):
799-801.

[5]  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体育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EB/OL]. (2017-06-07) [2023-04-25]. http://www.nhc.gov.cn/qjjys/s3577/201706/1f3657c3dfc94d138ebbb2a4f791896c. shtml.

[6]  国务院办公厅.体育强国建设纲要[EB/OL]. (2019-09-12) [2023-04-25].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430499. htm.

[7]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 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指南(试行)[EB/OL]. (2022-09-28) [2023-04-25]. https://www.sport.gov.cn/n315/n20001395/c24747297/content.html.

[8]  LU Z, LI Z, ZHANG L, et al. Physiological index monitoring of wearable sports training based on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J]. Journal of Sensors, 2021:
1-10.

[9]  LI Z, LIU Y, HAN X, et al. Effects of running-based versus body-weight-based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on physical fitness in healthy adolescents [J]. Frontiers in Physiology, 2023, 14:
1-11.

[10]  YU Y, ZHANG X, CHEN Y, et al. Single-cell sequencing of immune cells after marathon and symptom-limited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J]. iScience, 2023, 26(4):
1-17.

[11]  ZHOU Z, TAO X, ZHANG Y, et al. Acute effects of one-leg standing on arterial stiffness in older women:
Role of the vision condition and standing dose [J]. Frontiers in Physiology, 2022, 13:
1-9.

[12]  HEN W, MIAO G, XV Y, et al. Acute arterial stiffness responses to on-ball balance exercises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adults:
Role of posture and cumulative effects [J]. Frontiers in Physiology, 2023, 14:
1-8.

[13]  AN S, ZHOU F R, YANG M, et al. Real-time monocular human depth estimation and segmentation on embedded systems[G]//Proceedings of the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IROS). Prague:
IEEE/RSJ, 2021.

[14]  GUO W, XUE J, WANG Y, et al. Blockchain-based reputation evaluation using game theory in social networking[C]//Proceedings of the 4th 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lockchain and secure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BSCI). Nagasaki:
ACM BSCI, 2022.

[15]  CHEN J, WANG Y, HUANG L, et al. Privacy-preserving and traceable federated learning for data sharing in industrial IoT applications [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23, 213:
1-11.

[16]  湛冰,李炳照,于文巖,等. 中国“居民健身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3):283-293.

推荐访问:技术研究 服务平台 全民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