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时间:2023-11-30 18:00:07 来源:网友投稿

王丽丽

“双减”政策对初中教育提出了减负增效要求,课后作业作为“双减”减负的核心,需要进行优化设计,以确保优异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双减”政策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提出的要求,主要从作业类型和分层设计两个方面探析“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拓宽作业形式,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借助分层实现因材施教。

减负是实施“双减”政策的基础,但在减负的同时还做到增效,不可以一味地追求减负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在初中课程体系中,数学课程属于重点学科,而且数学定理等知识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学生需要通过练习逐渐掌握课程知识。在以往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多借助“题海战术”设计作业,以保障教育效果,在“双减”政策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作业设计思路,优化创新初中数学作业类型与形式。

一、“双减”政策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提出的要求

“双减”政策于2021年7月正式实施,《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减轻学生在作业及课外培训方面的负担,确保学生将精力有效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以免舍本逐末。在学科作业设计方面,《意见》提出“减负”不仅仅是表面上减轻学生生理负担,帮助学生从“刷题”中解脱出来,更需要转变作业形式,借助多元化作业类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作业趣味创新设计为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培养学科素养。除此之外,学科作业设计不可以过于拔高作业难度,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尽可能地提升学科作业的针对性。总而言之,“双减”政策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主要提出了两项要求,其一为优化创新,拓展类型,培养综合素养;
其二为针对性设计,因材施教,保障育人实效。

二、基于“双减”政策背景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分析

结合上述要求分析发现,“双减”政策对初中数学作业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下文从拓宽作业类型和作业分层设计两个角度分析“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拓宽作业类型,综合素质培养

1.图案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素养是学生尤为关键的素质,各学段、各学科的教育均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在初中数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适宜的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化落实“双减”政策,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在“双减”政策导向下,教师可以从“图案设计”角度入手设计特色化课程作业,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指导学生知识应用过程,依靠图形知识发散学生思维,在图像变换中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深化数学与生活间的关联,保障数学创新思维培养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几何图形》教学中,课程主要内容为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特征,要求学生掌握立体图形侧面平面图的绘制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该课程中,教师可以布置图案设计类作业,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各种基础图案设计“组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方法变换知识,在小组“组徽”创意设计中深化了《几何图形》课程教学效果,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了其创新思维,在实现初中数学作业优化创新设计的同时深化了“双减”政策的落实。

2.数学日记,培养数学思维。

“双减”政策的核心在于减负增效,且《意见》指出,“双减”政策实施期间需创新优化学科作业形式,通过作业类型拓展而使学生从不同方面理解课程知识,形成数学思维。初中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抽象化特征,对初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为确保学生切实提升自身数学素养,教师可以从质疑思维入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主动探究。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日记”作业形式,鼓励学生基于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多角度观察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数学现象或问题事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以此形成“数学日记”。学生在构建“数学日记”的过程中会主动探索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构建联系,探究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方向,使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在培養学生观察、质疑能力的同时,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借助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课程教学中,数据调查统计与统计图的绘制为核心知识点,教师可以布置“数学日记”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一现象进行统计调查,如家庭收支数据统计调查、月度消费类型及数据调查、社区内各类型垃圾桶数量统计调查、每日上下学距离与时间的统计调查等。“数学日记”课后作业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现数学知识的利用,便于学生形成观察能力和问题质疑能力。学生完成“数学日记”作业后,教师可以选取优秀的“数学日记”进行表扬与展示,以对学生形成激励效果。

3.自编题目,培养应用能力。

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选取教材课后题或配套练习册作为作业题目,而在“双减”政策导向下,教师需要创新作业设计思维,转变作业设计主体,引导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自主编制题目,完成题目编制后小组内交换。在该模式下,学生具备了作业设计权,在作业题目编制过程中则会回忆课程知识,并在作业题目编制结束后自主验算,确认题目的正确答案,避免题目不成立的问题。此外,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胜心较强,为了编制出高质量的题目,学生会反复复习课程知识,从而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增加,并逐渐形成数学逻辑思维。

例如,在人教版《二元一次方程组》课程教学中,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解题思维,使学生基于现有条件罗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完成计算。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自主编写练习题,以快速巩固课程学习效果。为了避免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可以提出示例,如“某初级中学举办运动会,已知运动员人数与参赛队伍的数量,如何确定足球队、篮球队人员数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挖掘日常生活中的题目设计场景,自编数学题,使学生在自编作业题目的过程中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实现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4.阅读作业,丰富学科文化。

“双减”政策提出的同时还提出了“五项管理”,即作业管理、睡眠管理、体质管理、读物管理与手机管理。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可以进一步衔接“五项管理”政策,对作业进行优化管理,并引入读物管理形式,设计阅读性的数学作业,让学生阅读与数学方法、思想、公式、定理、概念相关的数学故事,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史实与数学故事,以深化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在深入感受数学文化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根据教学进度及教学要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阶段性阅读《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数学我爱你:大数学家的故事》《从根号2谈起》《好玩的数学》等课外读物,该类课外读物内容多且具有科普性质和一定的趣味性,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数学、感受数学。教师在为学生推荐数学故事及课外读物时应尽可能关联教学内容,如学习人教版《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毕达斯的故事,了解毕达斯运用方程式和分数表示数量的方式,使学生通过该故事进一步理解方程式和分数知识的运用形式,感受毕达斯不断求索的数学精神。

5.开放作业,激发探究兴趣。

《意见》指出,学科作业需要在“减负”的同时提升育人品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创新设计初中数学课程作业时,可以转变思路,将思维培养视为作业设计的主要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开放性作业是指仅设定作业内容而不限于完成形式,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作业。

以人教版《全等三角形》为例,为了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全等三角形知识,理解与掌握图形变换的内在含义,教师可以采用开放性的作业形式,使学生构造全等三角形,对三角形的类型和大小均不作要求。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经验和知识理解程度完成一对全等三角形的构建,且构建形式及呈现方式不限。在此情况下,学生可以重叠两张纸裁剪三角形,由此获得一对全等三角形;
可以借助手工材料,采用手工实践的形式构建一对全等三角形。在开放性课后作业探索中,学生思维被发散,对全等三角形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不断增加,既能保障课后作业育人效果,又可以培养学生类比、试验、观察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论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二)引入分层理念,实现因材施教

为实现针对性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教师应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划分教学内容,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以使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均可以通过作业实现成长。

1.作业难度分层。

数学学科知识难度相对较高,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性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形成推理、演绎等数学思维,综合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但受限于个体差异,学生的知识理解掌握程度各有不同,教师设计课后作业时,可以基于因材施教的原则展开针对性设计,按照知识难度对作业进行分层,确定知识难易程度,以此为依据设计具有难度差异的作业,确保学生受到针对性的教育

以人教版《與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为例,在该课程中,教师可以按照知识难易程度将作业内容划分为基础题目、中等题目以及拓展提升题目。该课程理论性较强,故基础性作业题目可以从课程理论定义入手,并衔接日常生活,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特征,寻找日常生活中的三角形,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基于生活中的三角形找出其中的线、垂线和角平分线,拉近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生活性。基础性作业题目难度较低,要求所有学生完成。中等作业题目可以在基础理论知识上进行深化,设计“已知两边大小求取第三边取值范围”“已知三条线段,判断是否可以构成三角形”等难度中等的题目,深化学生对三角形定理的理解与掌握。中等题目同样要求所有学生完成,但对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不做强求,尽量钻研完成即可。对拓展提升类作业题目,教师可以将三角形某变量设置为未知数,鼓励学生借助方程知识解决,该类作业具有一定难度,主要面向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但所有有兴趣的学生均可以挑战该类作业。通过作业难度分层能够将题目的难易程度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以免学生面对高难度题目而不自知,由于解答错误而丧失数学自信,在因材施教的同时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鼓励学生探究难度较高的作业题目。

2.作业评价分层。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需要进行评价,借助作业评价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时,教师同样要分层动态化地评价,对学生的阶段整体表现情况予以评价。例如,某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在独立完成基础作业的基础上,完成了50%的中等难度作业且准确度较高,其虽然未全部完成中等难度的作业,但其勇于挑战自己而探索中等难度的作业,且作业正确率较高,此时教师应聚焦于学生的进步程度,对该学生表示鼓励,帮助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树立自信。

以人教版《二次根式》课程为例,该课程是初中数学知识的重难点之一,属于新型的运算方法,教师应借助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引导,并采用分层式、动态化的评价,使学生树立自信,保持新知识学习探索热情。对数学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当其掌握二次根式计算方法后,教师要相应地给予其奖励;
数学水平中等的学生细致认真地完成作业,同样可以得到鼓励;
如果学生数学水平较高,但作业潦草敷衍,即使完成全部作业,教师也要予以指正,及时与其沟通,以保障分层作业评价的针对性与动态性,确保数学课后作业切实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对初中数学作业提出了类型与针对性的要求,教师应从不同的方面创新作业形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多元化作业中学习与掌握课程知识,减少作业的枯燥感。除了积极拓展课后作业类型,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分层教学法,对课后作业进行合理分层,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因材施教,切实促进学生成长。

猜你喜欢双减三角形分层“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教师版上半月(2021年8期)2021-07-19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农家科技中旬版(2019年2期)2019-05-08雨林的分层动漫星空(兴趣百科)(2018年4期)2018-10-26三角形,不扭腰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7期)2018-02-10有趣的分层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17年3期)2017-11-09三角形表演秀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6期)2017-06-07如果没有三角形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3期)2017-04-01

推荐访问:作业 初中数学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