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课件第1篇活动目的: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活动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2.课件3.若干铜丝、铁丝、塑料丝、小灯泡、电池、木棍、实验报告卡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微课课件7篇,供大家参考。
微课课件 第1篇
活动目的:
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课件
3.若干铜丝、铁丝、塑料丝、小灯泡、电池、木棍、实验报告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
电在我们的生活中帮助很大,有人说它是神奇的魔术师,有人说它是光明的使者。但如果使用不当,会使我们的财产遭受损失,有时甚至会危及到生命!那么如何安全使用电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主题:《安全用电》
二、幻灯出示三张有关安全用电事故的图片配乐资料:
第一张图片是一个电死在变压器上的人;
第二张是太湖县晋熙镇的一个五岁小孩触电的事故;
第三张是用电不当引起的火灾现场图片,看后让学生谈感受。
1、问: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2、师:老师看后心里也很难受。之所以会出现这些事故,还是因为人们不注意安全用电,安全知识知之甚少,有的人甚至连一些用电器具都不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件。
三、幻灯出示闸刀 、 启动器 、 电笔、电灯开关图片指名认识并说说它的用途。
四、小实验。
教师走到一开关前,手按开关问:同学们请看这开关,里面有电,但老师用手按为什么不触电呢?原来开关外面这材料非常特殊,电不能从它的身体里流过,像这种料的物体,我们叫它“绝缘体”,相反,有的物体电很容易从它的身体通过,我们把它叫导体,那么到底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1、实验前教师简单介绍实验方法,并且叮嘱实验后填写好实验报告。
2、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做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3、 展示几张报告,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分别让用铜丝、铁丝、塑料做实验的同学到前台,说说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展示自己的实验报告。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大部分金属都是导体,像这样的塑料以及干燥的木棍等都是绝缘体。
4、 指名说说除了铁丝、铜丝等金属丝外,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导体?(学生回答有:大地、人体、水等)
5、 师:正因为人体也是导体,所以人接触了电就可能触电。
6、 出示安全警告:超过36V的电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220V的电足以致人死亡。家里和学校的电源都是220V的交流电,非常危险!
五、 虽然220V的交流电很危险,但是生活中许多人还是不注意安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 指名说说画面上那样做的危害?
2、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或犯过哪些类似的错误?
六、 既然人体能触电,那么我们怎样防止触电呢?
请各小组拿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讨论,然后从中总结出一两点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小招,记录下来。
1、讨论并记录。
2指名说说自己总结的小招。
3介绍跨步电压的形成几预防,然后指明一生演练预防跨步电压的方法。
师:虽然我们有心防御,但天有不测风云,如果万一触电了该怎么办呢?
七、“触电大救援”:叫两名学生到讲台前模拟演示。
八、播放防止触电的视频。
九、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电的一些特性,了解了一些安全用电的知识,希望同学们把这些知识紧记在心,时刻注意安全用电,不玩弄电器设备,珍惜生活,珍爱生命。
十、课后练习:
1、和家人找找用电安全隐患。
2、写一篇“安全用电”的文章。
微课课件 第2篇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通过故事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初步培养同学安全用电和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有电危险”的标志图片一张、电插线板一块2、指偶:灰太狼、小老鼠3、同学操作用图片人手一套;笑脸、哭脸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教师根据同学提问并出示电插线板)(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电插线板可以碰吗?
(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你家哪里有电插线板?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师:喜羊羊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图片,我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引导同学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谁对谁不对(1)师:这是喜羊羊给我们每个小朋友的两张图片,他要考考我们,这两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最对谁不对。(同学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同学说一说)(2)出示哭脸和笑脸,请同学根据自己的判断将对的送到笑脸处,错的送到哭脸处。
4、总结谈话:教育同学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微课课件 第3篇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常识,安全使用各类家电,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
教学过程:
导入:触电后的惨状图片导入,引入安全用电。
1、触电后的惨状:触电身亡。
2、触电后的惨状:少年触电面目全非。
3、触电后的惨状:少年触电双臂烧焦。
4、触电后的惨状:攀登高压线杆人体烧焦。
5、钓鱼发生的触电事故。
6、手机充电时打电话被电击。
7、上海商学院发生火灾四名女大学生跳楼身亡。
一、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三种:电击、电伤和电磁场伤害。
1、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破坏人体心脏、肺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2、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用和机械效应对人体的伤害;
主要是指电弧烧伤、熔化金属溅出烫伤等。
3、电磁场生理伤害是指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人会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的症状。
二、触电形式
为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我们分析几种常见的触电形式和人体对电流的反应,从而明确电流对人体的严重危害。触电形式有以下四种。
1、单相触电。人体的一部分在接触一根带电相线(火线)的同时,另一部分又与大地(或零线)接触,电流从相线流经人体到地(或零线)形成回路,称为单相触电。在触电事故中,发生单相触电的情况很多,如检修带电线路和设备时,不作好防护或接触漏电的电器设备外壳及绝缘损伤的导线都会造成单相触电。
2、两相触电。两相触电是指人体的不同部位同时接触两根带电相线时的触电。这时不管电网中心是否接地,人体都在电压作用下触电,因线电压高,危险性很大。
3、跨步电压触电。电器设备发生对地短路或电力线断落接地时都会在导线周围地面形成一个强电场,其电位分布是电位从接地点向扩散,逐步降低,当有人跨入这个区域时,分开的两脚间有电位差,电流从一只脚流进,从另一只脚流出而造成触电,叫跨步电压触电。
4、高压电弧触电。
5、剩余电荷触电。
三、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
(1)绝缘、屏护和间距是最为常见的安全措施。
1、绝缘:它是防止人体触及,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瓷、玻璃、云母、橡胶、木材、胶木、塑料、布、纸和矿物油等都是常用的绝缘材料。应当注意:很多绝缘材料受潮后会丧失绝缘性能或在强电场作用下会遭到破坏,丧失绝缘性能。
加强绝缘:就是采用双重绝缘或另加总体绝缘,即保护绝缘体以防止通常绝缘损坏后的触电。
2、屏护:即采用遮拦、护照、护盖、箱闸等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电器开关的可动部分一般不能使用绝缘,而需要屏护。高压设备不论是否有绝缘,均应采取屏护。
3、间距:就是保证必要的安全距离。间距除用防止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外,还能起到防止火灾、防止混线、方便操作的作用。在低压工作中,最小检修距离不应小于0.1米。
(2)接地和接零。
1、接地:指与大地的直接连接,电气装置或电气线路带电部分的某点与大地连接、电气装置或其它装置正常时不带电部分某点与大地的人为连接都叫接地。
2、保护接地: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外露的不带电导体意外带电造成危险,将该电气设备经保护接地线与深埋在地下的接地体紧密连接起来的做法叫保护接地。
由于绝缘破坏或其它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都应采取保护接地措施。如洗衣机、电冰箱、微波炉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应予以接地。一般低压系统中,保护接地电阻值应小于4欧姆。
3、保护接零:就是把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零线紧密地连接起来。应当注意的是,在三相四线制的电力系统中,通常是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同时接地、接零,这就是所谓的重复接地保护措施,但还应该注意,零线回路中不允许装设熔断器和开关。
(3)装设漏电保护装置。
为了保证在故障情况下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应尽量装设漏电流动作保护器。它可以在设备及线路漏电时自动切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热水器插头自带)
(4)注意事项。
1、不要随便乱动或修理电气设备。
2、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扭开头、插座、插销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
3、不得用铜丝等代替保险丝,并保持开关盖面完整,以防短路时发生电弧或保险丝熔断飞溅伤人。
4、在移动电气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并保护好导线,以免磨损或拉断。
5、在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时,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工具外壳要进行防护性接地或接零,并要防止移动工具时,导线被拉断,操作时应戴好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板上。
6、在雷雨天,不要走进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20米内。当遇到高压线断落时,周围10米之内,禁止人员进入;
若已经在10米范围之内,应单足或并足跳出危险区。
四、电器火灾的防止。
电器、照明设备、手持电动工具以及通常采用单相电源供电的小型电器,有时会引起火灾,其原因通常是电气设备选用不当或由于线路年久失修,绝缘老化造成短路,或由于用电量增加、线路超负荷运行,维修不善导致接头松动,电器积尘、受潮、热源接近电器、电器接近易燃物和通风散热失效等。
其防护措施主要是合理选用电气装置。例如,在干燥少尘的环境中,可采用开启式和封闭式;
在潮湿和多尘的环境中,应采用封闭式(卫生间);
在易燃易爆的危险环境中,必须采用防爆式。
防止电气火灾,还要注意线路电器负荷不能过高,注意电器设备安装位置距易燃可燃物不能太近,注意电气设备进行是否异常,注意防潮等。
微课课件 第4篇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粗浅知识。
2、有安全意识,知道电是危险的,小朋友不能玩。
二、活动准备
事先对要用到电的电器有一定的了解。
三、活动过程
1、 谈话引出课题: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教室里哪些东西要用到电?
教师小结:这些电器都要接上电才能使用。
2、 请同学找一找教室里的电源插座和插头在什么地方。
3、 讨论:同学园的插座为什么要安装的这么高?
(让同学知道电插头、电源插座都是危险地东西,如果手碰到插孔内,人就会触电,会有生命危险。)
4、 请同学看教师拿插头时的姿势和抓的位置,让同学知道插孔内有电,插头上的小铜片能把电通过电线传给录音机,所以手不能碰到铜片,更不能把手伸到插孔内。
5、 组织同学讨论:用电时要注意什么?
(知道潮湿的东西不能靠近电器,这样会漏电,电器不能与潮湿的东西放在一起,不然可能引起火灾,手湿的时候也不要去插插头,以免触电。)
6、 教师小结:小朋友不要自己去插插头,要请大人帮忙。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扑灭,要用干粉灭火器,如果发现人触电不能用手去拉他,人会导电,要用木质品把电器与人分开,切断电源。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五、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同学一起找找同学园其他地方的电源插头,并贴上安全标志。
微课课件 第5篇
教学目的
了解扩句的基本知识,学习扩句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好!掌握了缩句的基本知识,我们再来学习扩句,就容易多了。因为方法正好相反。
二、新授
(一)了解扩句的基本含义:
扩句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后添上适当的附加词语,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使句意表达得更准确、生动。
(二)扩句的一般步骤:
(1)审:读懂例句,审清要求,弄清扩句的内容、在什么位置扩写等。
(2)理:看原句,理清楚句子意思。掌握“主要成分”的组成:“谁(什么)是什么。”或:“谁(什么)干什么。”或:“谁(什么)怎么样。”
(3)扩:按要求扩写句子,进行恰当地搭配,对“主要成分”进行修饰、限制、补充。
(4)查:对照原句,检查扩句。看是否保持了原句主干,词语搭配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内容是否统一等。
(三)扩句应注意的几点:
1、所添加的词语一定要恰当。
2、不能改变句子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意思是扩句的最基本的要求。
3、在扩句的过程中,要能正确地使用语气助词“的”、“地”、“得”。
4、扩句的过程,实际就是使句子更加具体、准确、生动、形象。因此,所添加的词语多以形容词为主,另外还可以是一些表示时间、地点、方位、数量、程度等方面的词。
三、例句分析
1、照例子扩句,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例:蝴蝶(快乐地)飞来飞去。
(1)妹妹(开心地)捧着苹果。
(2)翠鸟(小心地)停在苇杆上。
例:(美丽的)蝴蝶(快乐地)飞来飞去。
(1)(可爱的)妹妹(开心地)捧着苹果。
(2)(机灵的)翠鸟(小心地)停在苇杆上。
2、扩句练习,扩两处以上。
(1)妹妹捧着苹果。
(可爱的)妹妹(开心地)捧着(又大又红的)苹果。
(2)哥哥兴奋。
(我的)哥哥兴奋(得跳起来)。
做完扩句后,怎么来确定原句的意思是否改变了呢?我们可用缩句的方法进行检验,就像做完减法算式后可用加法的方法进行验算一样。把扩写的句子再进行缩写,看看能不能缩成原来的句子。
我们看看刚才扩写的句子:(可爱的)妹妹(开心地)捧着(又大又红的)苹果。这个句子缩写后变成“妹妹捧着苹果。”与原句一样。
如果扩成“(我和)妹妹(开心地)捧着(又大又红的)苹果。”这个句子缩写后变成“我和妹妹捧着苹果”。这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
四、结束语
这节微课我们学习了扩句的基本知识,了解了扩句的一般方法。
微课课件 第6篇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教学内容:
`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第2课《咏柳》。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学会4个生字,会认2个生词。
3,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感诗境——感知美。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导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柳图)
3、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4、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
+》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
5、欣赏配乐朗读,学生感受古诗节奏。
6、自由读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7、突显生字,指出这些字是今天所要学习的生字,再让学生读字。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品味美
1、指导学习第一、二句。
(1)通过预习,你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学生交流后回答:
(2)(放远看柳树的图片)大家预习得很充分,你们看到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多么婀娜的柳树啊,在诗人的眼中,她就像一位什么呢?是啊,诗人感叹((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合作学习第三、四句。
(1)和同桌一起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出示第四句诗课件,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一树碧玉,万条绿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原来是二月春风的杰作啊!继而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3、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
4、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
三、分组活动,熟读成诵——抒发美。
师:大家都喜欢这首古诗,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这首古诗,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考虑、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朗诵、写作、(画画等)
1、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分成四组:诗朗诵组、表演组、图画组。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小组。
2、学生分组讨论、创作表演。(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3、分组展示表演。
(1)诗朗诵组;
(2)表演组:
(3)图画组:
(4)写作组:
4、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我觉得大家都做得非常好,回家后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好吗?
四、总结写法,网络拓展——延伸美。
1、小结:诗写得精彩是因为作者观察仔细,能抓住柳树的特点善于运用比喻手法,抒发真情,才使得我们对柳树,对春天的也产生了喜爱之情。希望同学们也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一切,领略身边的美景!
你还知道哪些歌颂、赞美其它事物的诗?
2、告诉学生相关古诗的网址拓展学生课外学习,并搜集。
3、作业:画一幅春景图。
五、板书设计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微课课件 第7篇
教学设想:
扩句是给句子“添枝加叶”,使句子表达得更清楚、具体、生动。是写作中把句子写具体、生动的一种练习,更是一种表达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扩句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扩句中的一些重要方法,从而提高扩句准确率。
教学目标:
1、掌握扩句要求和常用的扩句技巧。
2、通过归纳学习,能正确熟练地扩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
掌握扩句要领,能按要求正确扩充句子。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光秃秃的树干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你更喜欢哪一棵呢?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和老师一样,更喜欢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课件出示)同样,为了让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生动,我们就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这就是扩句。
扩句就是在原来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后添加适当的修饰词语。(课件出示)
二、扩句原则(课件出示)
(一)不能改变原意。
(二)不能改变句型。
(三)修饰词语搭配得当。
(四)符合例句要求。
例举病句:
1、我们热爱家乡。
我们热爱家乡的田野。
2、大地是个宝库。
地大物博的大地真是一个宝库啊!
注:第一组例句是在原句的基础上扩充,原句的意思是“我们热爱家乡。”但是扩充后改为“我们热爱田野。”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所以这样的扩句是不正确的。
第二组例句中,扩充的词语“地大物博”与原句的“大地”搭配不得当,而且原句是陈述句,扩充后却成了感叹句,改变了句型,所以在扩句时任意加词,最后弄巧成拙,产生病句。
同时有的`题目要求照例子扩句,所以要扩句前,首先要明确例句的要求,明确需要在什么地方添加词语。
三、扩句步骤
第一步:找一找,在什么地方扩充。
第二步:想一想,加上哪些修饰词语。
第三步:读一读,扩充后句子是否通顺。
重点:第二步:想一想,加上修饰词语的方法。
1、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添加合适的修饰词语,修饰词语可以是一处或多处。
如扩句:孩子们看书。
主干词语“孩子们”前可以加上“可爱”来描写孩子们,还可以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一群”。
主干词语“看书”前可以加上表示状况的词语“认真地”,还可以加上表示地点的词语“在教室里”。
扩句后: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在教室里认真地看书。
2、主干词语后面还可能添加补充说明的成分。
如扩句:孩子们高兴。
主干词语“高兴”后面可以添加补充说明孩子们高兴得怎么样。
扩句后: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
四、教师小结
总的来说,扩句要根据表达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份,只要我们遵循扩句的原则,按照扩句的方法,相信同学们自然也就明白了如何在句子的主干上添加枝叶,把话说得更明白,更生动,更具体。
推荐访问:课件 微课课件7篇 微课课件(合集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