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合作社:西藏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研究①

时间:2023-10-06 17:00:30 来源:网友投稿

赤乃翁姆 次仁片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8页。基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学术界从乡村振兴的政策分析、路径探索以及成功案例等多方面讨论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各方面学理及应用问题。1983—2023年1月,CNKI共收录135246余篇相关论文,分别从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合作社、生态畜牧业、生态农业、农业合作社等主题考察分析了我国乡村振兴视角下“产业振兴”的具体经验。已有研究以“合作社”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为主,讨论了农村产业发展的可行性路径以及农村发展所面临的困难。

“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之一,对于保障乡村的经济基础,实现乡村人口的脱贫攻坚、缩小乡村人口的贫富差距、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关注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乡村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单一产业模式,并提出区域性产业模式振兴的路径。“对产业基础薄弱的地区而言,该地区一般缺乏资源、区位优势,其产业振兴应以产业扶贫为第一目标,且在产业扶贫实施过程中,以产业振兴为蓝图,为产业振兴奠定较好的物质、人才基础,并在制度安排上留好接口。而在已经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区,则其产业发展应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着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和产业一体化体系的形成。”①廖嗨烽、王凤忠、高雷:《中国乡村产业振兴实施路径的研究述评及展望》,《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年第11期,第113页。

“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得到了普遍的发展。根据2018年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释义,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17年12月27日修订通过,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合作社”产业发展模式中不仅仅是农户之间的合作,更加重要的是当地政府的支持。③赵佩佩、袁雪霈、刘天军:《合作共治:组织嵌入视角下合作社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研究》,《世界农业》2021年第9期,第58—67页。费孝通关于江村经济的研究中,也把当地政府的支持看作地方蚕丝业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④费孝通著,戴可景译:《江村经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86页。

西藏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西藏乡村振兴的直接经验及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上 (参见图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西藏的脱贫攻坚、乡村治理、乡村旅游以及乡村振兴的机遇和挑战等在相关研究中都有所涉及。

图1 西藏乡村振兴文献主题分布图

“十三五”期间,西藏自治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多达13457家。截至2021年12月,仅日喀则市就成立有合作社5320家。日喀则市在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以市抓统筹、县 (区)负总责、乡(镇)抓落实的合作社发展领导体制,切实发挥党组织示范带头作用和党组织书记带头发展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发展出“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和“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牧户”两种主要“乡村振兴”发展模式。⑤日喀则市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打造“党组织+合作社”党建为民富民新模式——日喀则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纪实》,《中国农业合作社》2020年第2期。本文所研究的田野点C村,即是以“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的生态合作社发展模式发展其富民经济。C村建立的生态合作社,很好地衔接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思路。通过加入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帮助,而是通过参与合作劳动,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收益,从而摆脱贫困。⑥扎洛:《发展合作社帮助低收入人群摆脱贫困:中国西藏自治区经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6届会议发言稿。以基层政府为主导,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纳入乡村振兴的范畴内,通过政府项目扶持地方生态保护、垃圾分类换物激励模式、牛羊粪变废为宝等具体途径,让当地老百姓在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模式上,有机会入股“生态合作社”并获得年底分红。“生态合作社”模式不仅给C村的村民带来了实际上的经济收入,还为巩固西藏偏远村落的脱贫攻坚胜利提供了直接的经验。

(一)田野点介绍

(二)生态合作社

1.合作社的建立

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积极引导扶持农牧民由分散的家庭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转变,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和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指导下,C村在2019年7月10日召开支部会议、群众大会等会议之后,于2019年7月15日正式成立聂拉木县C村生态保护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范围主要为:退耕还林还草、林业资源保护、水土保持、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生态治理、生态工程、道路养护修复、草场保护修复、垃圾分类和回收、糌粑加工和销售等。

2019年,根据当时“一村一社、一村一评”①“一村一社”又称一员化合作社,即依托自然村建立集体股份制合作社。的要求,C村在县政府和乡政府的带领下建立了生态合作社。2020年,因刚刚调任聂拉木县的人大**早先在康马县负责过合作社发展工作,县里便委派其负责生态合作社的发展。根据他的介绍,在其接手的时候,合作社并没有实质运行起来。当时合作社的收入只有生态人员每年3500元的工资,仅此而已。他接手合作社发展事务之后,开始在乡里进行调研,寻找合作社的出路。一方面需要找到生态合作社可以发展的经济项目,另一方面也需要弄清楚老百姓的希望。为了让合作社运行起来,他建议村里每户人家以500元入股合作社。起初老百姓不太明白建立合作社有什么好处,自然也不愿意入股。通过乡政府工作人员和他的多次劝说后,渐渐有农户开始投资入股。

合作社是以政府扶持、群众入股所成立的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20万元,入股合作社的农户有50户,其中村级党组织班子成员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37人、残疾户6户6人、农民党员18名。合作社入社成员自愿入股为每家500元,共25000元。

2.合作社的发展

聂拉木县C村的生态合作社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C村的生态合作社如同费孝通笔下江村养蚕业的发展模式,政府的主导是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相关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以下一种或者多种业务:1.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使用;
2.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及其他相关服务;
3.农村民间工艺及制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等;
4.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设施建设运营等服务。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一章,第三条。C村生态合作社在以政府扶持、农户入股的基础上,通过从事生态项目、垃圾回收、生态燃料加工以及糌粑加工等经济项目发展合作社的可持续经济,这也是C村生态合作社得到老百姓认可的主要原因。有了经济项目的保障,合作社有了收入、农户有了分红,大家看到了合作社建立的好处,参与到合作社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1)生态项目

C村生态合作社主要以接手生态项目发展其社团经济为主,这就使得该合作社具有“生态”性特征。聂拉木县属于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有不少与生态相关的项目。③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的定日县、聂拉木县、吉隆县和定结县,总面积为33819平方公里。1988年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是以保护极高山生态系统、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以及分布于其中的生物多样性为主,同时保护当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等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县政府很重视合作社的发展,主动将一些与生态环保有关的项目,比如退耕还林还草、林业资源保护、水土保持、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生态治理、生态工程、道路养护修复、草场保护修复等技术要求不高的项目交给合作社。社里按照工作量组织社员参与劳动,并通过打考勤的方式确保各家各户参与劳动的时间基本相同。生态项目是C村生态合作社的主要经济来源,社员 (农户)通过劳动获得收益,改变了以往被动等待帮助的扶贫思路。

截至2021年底,政府委托水源围栏项目资金150800元,并且通过奖励代补生态项目资金20万元。政府将生态项目委托给合作社,一方面能够满足该项目劳动力的需求,为项目的完成提供了保障;
另一方面政府的委托还给社里带来了实际的经济收入,让社员 (农户)能够获得实际收入。

(2)垃圾回收

C村生态合作社的生态性还有一个特色的经济项目,即“垃圾回收”。乡政府在C村建立生态合作社初期,农户以为合作社的工作就是捡垃圾,很不愿意加入合作社。后来乡政府提出一些奖励机制,用“物资兑换”的方式激励村民主动参与到垃圾回收当中。“物资兑换”即以可回收垃圾兑换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早期乡里不定期组织村民们用自己收集的可回收垃圾来集中兑换类似脸盆、洗衣粉等日用品。

农户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收集到的回收用品就更多了。政府为了让垃圾回收的利益最大化,决定将收集到的回收用品运到日喀则市里出售。乡里出资给C村修建了简易厂房,用以支持C村合作社的发展。厂房一共三间房屋,其中较小的一间用作仓库来囤积村民收集的可回收垃圾。社里将垃圾按照塑料制品、纸制品、铜制品、铝制品、铁制品等不同类别进行压缩打包,收集在该仓库内,待囤积到一定量后,再统一拉到日喀则市里出售,这样就能保证以最实惠的价格售出。C村距离日喀则市有400多公里,运费成为社里的一大难题。县里考虑到合作社正值发展的关键时期,主动承担了C村到桑珠孜区的运费,C村的垃圾回收项目就有了更多收入。“物资兑换”加上政府承担了运费,村民们看到了垃圾回收的好处,主动收集可回收的用品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村庄的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提升,同时穿越村庄的国道318沿线也被村民们收拾得干干净净。

图2 合作社垃圾回收及物资兑换现场

(3)生态燃料加工

2019年开始,乡政府为了给合作社寻找更多的出路,保持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带领社员进行燃料加工。牛羊粪在农村是一种原生态的燃料,但是这种燃料不仅味道大、火小,而且燃烧过后的灰还很多,因此乡里就发动群众将周围的牛羊粪回收起来,在生态合作社的厂房里进行加工。在厂房里他们将牛羊粪、泥土、煤炭按照3∶2∶1的比例加工压缩后制造成长条的炭火。当时合作社按照每袋50斤的包装生产了第一批生态燃料,出售给当地机关单位。

第一批燃料产出后,社里发现这批燃料重量过重、火候较小、味道比较重,所以在乡政府的帮助下重新进行加工,希望在减轻重量的基础上,再改变一下牛粪炭的味道。村里从樟木沟购买了一些木屑加到牛粪炭里以此减轻重量并增加火候,实验之后效果良好。同时,为了改变牛粪炭的味道,村里购买了一些带香味的松柏枝,加入松柏枝的牛粪炭味道也好闻多了。下一步社里打算将他们加工好的生态燃料拿到内地让专家鉴定,鉴定安全后就要申请专利。①笔者访谈记录,2021年11月。燃料加工生产后,乡政府打算帮社里联系县里各单位的驻村点、学校、医院等相关部门进行出售。有了市场的保障,合作社燃料加工后续的生产就有了动力。

这一可持续发展经济,将农村最常见的牛羊粪作为原材料,变废为宝,再一次体现了C村生态合作社的生态属性。

(4)糌粑加工

为了让农户的农业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乡政府结合C村实际,组织合作社进行糌粑加工。和西藏大多数农村一样,青稞是C村农民最主要的农作物。集体加工之前,村民一般都是各自加工成糌粑后,散装出售或者满足自家所需。合作社建立之初,糌粑加工是乡里想到的第一个专业化经济项目。作为农村合作社的基础,农产品加工是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出路,这一经验在西藏的其他地方也很丰富。如西藏山南市隆子县洛丹农畜产品加工合作社、西藏那曲市嘎尔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堆纳乡古汝村岗巴羊养殖合作社等,产业兴旺作为西藏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各地根据各自实际发展出了很多不同特色的专业合作社。②《我区建设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将打造700家以上资产过百万元农牧民合作社》,《西藏商报》2021年10月13日第4版。

C村合作社的糌粑加工再结合以上各生态经济项目,为社里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提供了直接保障,2021年底C村生态合作社收入达到16万。为了可持续发展,社里决定将年收入16万的40%作为运转资金保留下来,其余60%全部分红给入股的农户。农户尝到甜头之后,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合作社的工作当中,还希望通过增加入股的形式获得更多的分红。村里为了防止有些农户为了获得更多分红而无限制地入股,便规定每户入股不得超过2000元。这样一来,就避免了有钱人获得更多分红的隐患。除了限制入股,合作社还在年底分红时向建档立卡困难户倾斜,以慰问的形式给困难家庭一些补助。

合作社的生态经济项目改变了村民以往“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了村民自力更生的意识,激发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③扎洛:《发展合作社帮助低收入人群摆脱贫困:中国西藏自治区经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6届会议发言稿。在县政府和乡政府的引导下,合作社逐渐实现了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3.合作社的未来

目前来看,C村生态合作社有了足够的收入,农户在年底也有了一些分红,但是仅仅依靠当前的经济项目,只能保证一部分人有收入。县里希望将更多人纳入“共同富裕”的圈子,有意愿把生态合作社成功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地方。早前的“一村一社”不再适合大范围的发展。乡政府便提出“一村三社”④“一村三社”中三社指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的“联社”发展模式,以C村为中心建立包括“生态合作社”“劳务输出合作社”“珠峰霍尔巴羊合作社”的联社模式,发展各个合作社的特点、亮点,将之前的“农户入股”改为“各村入股”,预期能够扩大合作社的范围、增加合作社的特色经济项目,让每个村都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分红。⑤“一村一社”到“一村三社”的经济发展模式变化,主要是将以自然村建立合作社的单一模式改变为联合多个自然村特色,以行政村为中心的联社发展模式。

(一)党组织的领导为C村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直接保障

费孝通在绘制江村经济变迁图解时讲到,促使变化的外界力量和承受变化的传统力量,这两种力量的互相作用导致了情况的变化。①费孝通著,戴可景译:《江村经济》,第177页。在江村的经验里,家庭经济的合作化过程中,当地政府的支持是把潜在力量转变为现实力量的直接因素,这在C村的经验里更为突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C村创建了“党组织+合作社+农牧户”的经济发展模式 (图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以下简称《乡村振兴促进法》)总则第十条规定:“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乡村振兴促进工作的统筹协调、宏观指导和监督检查;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乡村振兴促进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乡村振兴促进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乡村振兴促进工作。”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21年4月29日通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国家政策的扶持一直是西藏偏远地区得以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包括脱贫攻坚、兴边富民政策都为C村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政策扶持。基层党组织的主动作为、强有力领导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些都是C村合作社经济得以成功发展的主要因素。

图3 C村“党组织+合作社+农牧户”的富民发展模式

(二)以生态效益为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为C村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就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合作社并没有太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是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还是比较明显的。”这是前面提及的聂拉木县主抓合作社工作的人大主任对C村生态合作社现状的总结。③访谈笔记,2021年11月。目前,C村生态合作社所从事的项目皆以“生态”作为其主要核心,无论是县政府委托的生态项目,还是农产品加工、燃料加工以及垃圾回收,都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国家《乡村振兴促进法》就各级人民政府发挥农村资源和生态优势,支持特色农业、乡村手工业、绿色建材等产业的发展作出具体规定,对发展乡村产业应当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提出了要求。C村生态合作社发展的经验证明,以生态效益为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C村生态合作社可持续发展以党组织为领导,通过政府委托生态项目、提供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等形式,改变了西藏偏远农村“等靠要”的传统脱贫思维。农牧民以家户为单位主动参与到合作社的工作中,通过入股和投入劳动力为合作社整体的发展提供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份付出同时也通过年底分红得到了回报。

从C村生态合作社的发展可以看到,西藏边远农牧民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出了一套适合当地的可持续经济模式。从这一模式的建立和发展中,可以看到西藏脱贫攻坚和新冠肺炎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的难点,同时也看到了专业化合作社建立中仅仅依靠单一的农业经济是很难实现的。鉴于此,C村生态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西藏边远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经验:第一,以“党组织+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模式,既能保障党组织在合作社发展中的领导作用,又提升了政策扶持的直接效果;
第二,开发多种经济项目,能够避免依靠单一农业经济所带来的发展难问题;
第三,建立“联社”合作模式,结合村落经济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生态经济发展“林下经济”助农增收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生态养生”娱晚年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住进呆萌生态房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生态之旅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5期)2020-05-25民营经济大有可为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生态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推荐访问:西藏 合作社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