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本质内涵、精神价值和自觉弘扬

时间:2023-10-06 09:45:06 来源:网友投稿

李维意

(河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革命文化是构筑中华文化的红色基因,是凝聚全国人民的思想基石,是弘扬中国精神的宝贵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和主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积聚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革命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红色基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大力弘扬革命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1]。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党执政合法性的文化基石。革命文化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政治底色,因此,必须“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2]。新时代弘扬革命文化,有利于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有利于坚定“四个自信”。

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党“世界观、政治观、革命观、价值观与群众观在观念文化中的凝聚”[3],是新时代激励人民群众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革命文化蕴含着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指导思想、崇高的理想信念、先进的政治纲领、正确的方针政策、坚定的革命实践等,从根本上决定着革命文化的政治本色和价值内涵。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创造的文化形态,具有先进性和革命性。革命文化先进性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它的形成发展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它的成果为人民共享。革命文化蕴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红色基因,承载着我们党的伟大建党精神。

(一)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

革命文化是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创造的文化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成果。******强调:“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4]。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文化奠基和重大文化成果。马克思曾经深刻阐释革命理论同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坚持“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紧密结合,强调“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5]。马克思主义因满足了中国革命的需要而得以现实化、中国化。近代中国,面临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而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彻底革命精神为我们党提供了拯救国家命运的理论武器。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要达到解放自身的目的,必须“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6]。毛泽东强调:“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7]理论斗争和实践斗争构成革命的总战线。革命的文化工作是革命总战线中必要和重要的战线。人民群众是革命文化的源泉,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必须接近民众、深入民众和依靠民众。

革命文化既具有民族性和大众性的一般特征,又具有科学性和政治性的特殊特征。革命文化体现了革命理论科学性和价值目标政治性的统一。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革命文化科学性的基础。革命文化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一部分,革命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革命文化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开启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方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3]因此,只有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恪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才能守住民心、守好江山。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革命文化是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形态。“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8]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政党,始终把人民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且在领导人民谋复兴的伟大实践中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革命文化“来源于人民的生活”“形成于人民的创作”“依托于人民的参与”[9]。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10]314。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从根本上解决了“文化为谁服务”和“文化如何服务”的问题,人民真正成了文化发展的价值主体。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旨归。2013年11月25日,******在临沂视察时指出,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 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1]。这些精辟论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1]。革命历史是我们力量和智慧的源泉。革命老区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脉,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处。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深刻体现了革命文化的价值追求,彰显了我们党独特的政治优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做人民群众的带头人和贴心人,依靠人民推进伟大斗争、创造历史伟业。

(三)蕴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根源于革命文化,它决定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革命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应时代变化要求而推陈出新,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入优质基因而且为其创新发展输送不竭动力。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革命文化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革命文化是“贯穿中国革命史的一条精神主线”[12],它“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红色基因”[13],它蕴含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和精神力量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提供了底气、志气和骨气。

革命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注入了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和爱国主义的红色基因。革命文化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价值底色和价值追求。光荣传统是灵魂,红色基因是本质。“红色基因蕴藏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为什么能、为什么好的‘精神密码’。”[14]从目前学界对于“红色基因”根本属性的界定看,主要包括三个角度,即把红色基因理解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文化结晶”,“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的精神要素凝结”,“先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要义聚合”[14]。从革命文化视角考察“红色基因”,必须抓住规定“红色基因”生命力的革命精神尤其是伟大建党精神。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的价值内涵。红色基因蕴含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文化属性和精神价值追求。革命文化的价值底色是不畏牺牲和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向同行,把革命文化引向了社会主义方向。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是红色基因的主要构成要素。革命文化熔铸了无数革命先烈的满腔热血,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中流砥柱”[15]。

(四)承载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是革命文化承载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鲜明的革命性。马克思、恩格斯赋予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就是“使现存世界革命化”[16]。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革命文化的形成发展提供了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便把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制定了党的纲领,树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革命文化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而创造的新文化形态,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精神品质、先进的政治理论。革命文化在我们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和深刻自我革命中创立并发展,是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深刻自我革命的精神动力。

革命文化蕴含伟大建党精神,它是我们党接续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写照。伟大建党精神“需要革命文化成果的精神累积”[17]。我们党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2]。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与生俱来、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是我们党精神谱系的源头起点,是革命文化的核心内容。伟大建党精神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积极成果,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开拓与创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题之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必须坚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1]。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在今天仍然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传承革命文化重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重在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

革命文化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不仅不能丢弃而且必须大力弘扬。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是巩固我们党“执政根基的历史资源”和“塑造人民精神家园的深厚滋养”[18]。革命文化形成发展于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实践,且一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革命文化是治党兴党的精神钙质,是我们党政治文化的源头。革命文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孕育生长、丰富发展和传播重释。革命文化是治军强军的精神基石。铸牢强军之魂必须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养革命军人忠诚可靠、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把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革命文化是铸魂育民的精神资源,是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共识,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和理论武器。革命文化能够为构筑中国精神、充盈中国力量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一)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旗帜和行动指南,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成果。革命文化融通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革命文化摆脱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抵御了资本主义的文化侵略,推动了中华文化的现代转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19]。从“红船精神”到“井冈山精神”,从“长征精神”到“延安精神”,革命文化传承创新了“天下为公”“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革命文化的丰厚精神成果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革命文化直接孕育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革命文化蕴含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最牢固的文化底色和精神基础”[2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把握革命文化的精神价值必须“以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增强构建革命文化认同的正确历史观”[2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伟大革命。革命文化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只有用革命文化的精神信仰教育人民,才能真正把人民吸引到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中来。革命文化是“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新时代民族复兴的‘根’与‘魂’”[22]。革命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但其精神价值却是永存的。抹杀革命文化的历史功绩,否定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其实质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去革命论”。任由这种“去革命论”的泛滥,必然会葬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时代,我们回顾革命历史是为了传承革命文化,明确开拓前进的方向。革命文化是我们回归初心的精神家园、践行使命的价值共识、文化建设的思想武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革命文化能够为我们提供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二)治党兴党的精神钙质

革命文化的内涵属性是由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决定的。“革命文化是党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保持党的革命性的重要保障。”[23]革命文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孕育生长、丰富发展和传播重释。在新时代,革命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源头和‘集体记忆’”[24],是治党兴党的精神钙质和宝贵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1]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注重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加强革命文化教育则是党的培根铸魂工程。革命文化的重要政治功能在于镌刻心灵、振奋精神。革命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同源、同质、同向。******指出:“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25]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治党兴党的基础工程,为此,必须复魅英雄人物,激扬革命文化,强化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革命文化的“集体记忆”。如果革命英雄人物被扭曲袪魅,革命文化便会失去合法性,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价值认同便会陷入危机。******强调:“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10]351面对英雄,我们要心怀崇敬、大力讴歌。述写中国共产党的“集体记忆”、传承革命文化,是建设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文化以及实现党内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的必然选择。

革命文化蕴含治党兴党的精神钙质。丢弃革命文化的滋养,就会得精神缺“钙”的“软骨病”。在生死考验和利益诱惑面前,党员干部的价值选择从根本上取决于其“精神钙质”的含量和理想信念的坚定纯洁。革命文化的精神钙质包括坚定的理想信仰、崇高的革命道德和伟大的革命精神等内容,具有净化灵魂、滋养品德、引领思想的重要作用。“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壮烈誓言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的执着、对信仰的忠贞。“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26],创造了世界性的奇迹,考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事实证明,理想信仰教育是治党兴党的根本问题,理想信仰问题解决不好,党员干部就会精神缺钙,其结果必然是经济上贪婪、政治上变质、生活上腐化。为此,******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并且把理想信仰作为好党员好干部的第一标准。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革命文化蕴含治党兴党的精神钙质,是我们党开展理想信仰教育的思想宝库。

(三)兴军强军的精神基石

人民军队是捍卫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钢铁长城,是保卫国家政权的坚强柱石。高度重视治军强军旨在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兴军强军需要强化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看家本领、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政治工作的实质是党领导和掌握军队的工作。政治工作能够为人民军队战胜强大敌人和克服艰难险阻提供不竭动力。占领思想、铸牢军魂是人民军队的根本力量所在。革命年代,人民军队形成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锻造了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铸就了拖不垮、打不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雄师。为了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传统永存,必须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固本培元、凝魂聚气,传承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弘扬革命文化,促进全体人民思想团结、精神振奋,才能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人民军队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突出抓好军魂培育,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27]。近年来,******在多个场合强调,全党全军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把红色基因植入各级官兵头脑,用革命文化塑造官兵灵魂。2014年,******在南京军区机关视察时叮嘱军区领导,“历史刻骨铭心,永远不能忘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努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28]。2017年,******在庆祝建军90周年会议上指出,“崇高理想信念是人民军队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人民军队必须大力弘扬敢打必胜的精神品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革命英雄主义的昂扬斗志”[29]。革命文化是治军强军的精神基石。新时代“铸牢强军之魂必须始终做到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30]。培养革命军人忠诚可靠、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坚定官兵听党指挥的政治自觉和政治自信,必须在官兵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四)铸魂育民的精神资源

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铸魂育民的优质精神资源。弘扬革命文化重在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充分发挥革命文化的铸魂育民功能要落脚于培育时代新人。革命文化具有重要的铸魂育人功能,正因如此,******突出强调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多次参观考察革命圣地,亲身接受革命文化洗礼,强调从党史中汲取革命精神,传承党的优良传统。“探访红色圣地”“瞻仰遗址故居”“参观革命博物馆”“举行纪念活动”等是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方式[31]。******多次倡导在全社会加强革命文化的宣传教育,强调讲好中国革命的历史故事、传播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从而净化社会空气,激发前进动力。新时代,我们需要用革命文化铸魂育民,培育成千上万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优秀人才。为此,必须从我们党的历史中汲取养分,必须大力传承革命文化和革命传统。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真正把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沁入心扉,培育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要教育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32]。要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革命精神教育青少年。

发挥革命文化的铸魂育民作用,必须直面和清除革命文化遭遇的各种阻碍与冲击:一是以“普世价值论”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革命文化传播的阻碍与冲击;
二是以“告别革命论”为代表的历史虚无主义对革命文化传播的阻碍与冲击;
三是以“享乐主义”“佛系”文化等为代表的非主流文化对革命文化传播的阻碍与冲击。这些文化思潮与革命文化具有本质差别,它们消解了革命文化对人民群众的积极影响。为此,我们必须教育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学习革命文化,保持战略定力,抵御错误思潮,要保持敢于亮剑的刚毅、果断和善于亮剑的冷静、睿智,“否则将会酿成江山变色、和平演变的大祸”[33]。******强调,多重温革命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34]。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传承革命精神,凝聚革命力量,勠力同心地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汇聚全体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艰巨、更艰苦的努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根脉。培育文化根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长足发展的基础。新时代大力弘扬革命文化能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能。革命文化是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35]。弘扬革命文化必须铭记光辉史迹、传承红色基因、铸牢文化自信和赓续革命精神。革命文化是我们党的“集体记忆”。唤醒和强化革命文化的“集体记忆”才能充分彰显其时代价值,才能提高党的国家治理能力。红色基因是我们党的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必须把革命精神根植人民群众灵魂,激发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化自信是更根本更基础的自信。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是中华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革命文化的灵魂是革命精神。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新时代弘扬革命文化重在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

(一)铭记革命文化的光辉史迹

记忆是革命斗争的核心要素,谁掌控了人们的记忆,谁就能掌控人们的行为。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集体记忆”,也是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这种“集体记忆”作为社会记忆是传承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革命文化是一种历史性存在,它依赖我们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给予宣传、唤醒和强化,否则,革命文化将成为沉睡的“化石”。强化革命文化“社会记忆”的主要方式包括:“语言方式——歌谣、小说、戏曲和影视作品”“文本方式——文字档案”“实物方式——遗迹遗物”“行为方式——典礼仪式”“制度方式——政策法规”[36]。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花是用革命先烈满腔热血浇灌的,革命文化是用革命先烈的血肉之躯镌刻的。革命文化的灵魂是党的伟大建党精神。革命文化铭记着中华民族的英雄楷模,是“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爱国主义的生动诠释”“和平年代的历史印记”[37]。新时代弘扬革命文化必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必须注重凝练革命精神形态、纪念历史人物和事件,必须“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38]。铭记革命文化的光辉史迹,就要大力倡导崇尚和学习英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39]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英烈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的保护,201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对“纪念缅怀英雄烈士活动”“弘扬传承英雄烈士精神”“烈士褒扬和遗属抚恤优待”“英雄烈士的历史功勋”“保护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等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新时代铭记革命文化的光辉史迹旨在发挥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功能。革命文化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引导、服务保证、教化育人等功能。革命文化能够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价值引领,能够为政治文化建设提供思想资源。新时代铭记革命文化的光辉史迹必须坚持不懈地弘扬革命文化,提升“革命文化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和凝聚力”,保证“革命文化意识形态的导航力和保障力”,彰显“革命文化意识形态的服务力和感染力”,展现“革命文化意识形态的自信力和自强力”[22]。

(二)传承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

革命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契合一致,弘扬革命文化能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弘扬革命文化重在传承红色基因,即铭记革命前辈的伟大功绩、艰难探索,继承革命先烈不懈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品格。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的精神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最核心、最深层的政治本色。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载体。从红色基因的本质内涵看,理想信念是最重要的内涵,价值取向是最核心的内涵,思想方式是最关键的内涵。传承革命文化必须把红色基因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灵魂深处,铸牢人民群众的精神信仰,激发人民群众投身伟大社会革命的热情。******强调:“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40]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牢记宗旨,加强修养,自觉做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自觉践行者。传承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是事关“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重大问题,必须提高到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红色基因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传承红色基因重在从中汲取理想信仰的强大力量。弘扬革命文化关键是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用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来丰富和主导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针对革命军队存在的理想信念、党性原则、革命精神、组织纪律弱化问题,******强调,必须加强部队官兵的理想信念教育,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41]。红色资源是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革命博物馆、党史馆、烈士陵园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宝库。开发利用好这一精神资源宝库能够积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为此,“必须始终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42]。只有传承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才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才能赢得民心、赢得时代,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三)铸牢革命文化的坚定自信

革命文化是当代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思想源泉,是新时代树立文化自信的历史起点。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独立。******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43]革命文化是培育文化自信的基础和遵循。革命文化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没有革命文化的滋养,文化自信便难以深沉而执着。革命文化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革命文化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破除了阻力。革命文化是抵御极“左”思想、民族虚无主义和西方自由主义的有力武器。极“左”思想之弊在于只见传统文化之糟粕不见传统文化之精华,因而缺乏科学的革命精神。民族虚无主义和西方自由主义之弊在于歪曲中国历史、调侃民族英雄、无视中华文化,妄图“唱衰中国”,其险恶用心在于“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坚定的革命文化信念是我们破除这些阻力的法宝。革命文化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文化自信的时代动力。革命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伟大斗争精神。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革命战争年代,伟大斗争精神表现为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
新时代,伟大斗争精神表现为应对“四大挑战”的意志和果敢。革命文化为中国人民保持和重拾文化自信注入了“定力”,这一“定力”包括坚定的革命立场、革命斗志、革命方向。革命立场就是始终站在中华民族最广大人民群众立场。革命斗志就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的坚信不疑。革命方向就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坚持革命文化的人民性。

(四)赓续革命文化的不朽精神

革命文化蕴含我们党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深刻自我革命的精神动力。新时代,***总书记从“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自我革命逻辑出发,突出强调党要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彻底的自我革命是保持昂扬革命精神的前提。******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关键在于以最严厉的自我革命精神治党管党。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凭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找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道路,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足发展,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强调:“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44]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改革的重点必须始终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共享发展、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必须始终围绕共同富裕的目标,认真解决人民关切的现实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之本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赓续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要坚持解放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始终守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远大理想。对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执着信念根源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属性。坚持不断的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要求。革命精神的消解将导致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动摇和政治制度的颠覆。革命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转化。“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立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45]因此,坚持用革命精神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是新时代弘扬革命文化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弘扬革命中国共产党弘扬爱国精神区域治理(2022年37期)2022-10-31弘扬爱国精神区域治理(2022年35期)2022-09-30《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2016年0期)2016-09-26粉红革命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雷锋(2015年9期)2015-12-14掀起秋冬潮流革命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内涵 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