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学习时代的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需求调查*

时间:2023-10-03 14:20:08 来源:网友投稿

吴礼志 王 珂 杨 毅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湖北武汉 430079)

慕课、百度和知乎等学**台的普及,正在让开放学习成为现实。根据教育部统计,截止到2022年2月底,我国上线慕课数量已超过5万门,学习人数达8亿,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数超过3亿[1]。2022年知乎注册用户总数超过4亿,其中高校学生是使用知乎的最主要人群,他们通过知乎查找专业领域知识,同时也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网络技术和开放学习资源的快速发展,让学习者不再囿于传统课堂,而是很容易通过网络不受时空限制获得自己想要的学习资源自行学习。那么,在这种“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开放学习环境中,高校读者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需求如何?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应该如何发展?基于以上疑问,本研究对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读者的信息素养教育需求展开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围绕调查目的,结合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被调查者的接受度,问卷设计了20个问题,主要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素养教育活动需求偏好、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建议四个维度展开。其中除有关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建议为开放题外,其余问题均提供多个可选项供读者选择。

问卷发放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通过问卷星录入问卷,方便读者使用手机扫码填写;
线下是直接发放纸质问卷。为了能有更多的读者参与,我们一是利用图书馆宣传月期间读者较多的情况下进行问卷调查,二是通过发放小礼品的方式来鼓励读者参与。此次调查共回收问卷662份(其中电子问卷358份,纸质问卷304份),有效问卷63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6%。参与调查的读者众多,院系分布广泛, 涵盖了华中师范大学现有的23个学院,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基本情况

2.1 信息意识

信息能否被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的信息意识,而不仅仅是信息本身所拥有的价值。信息意识的强弱经常表现为人们捕捉、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的高低,包括有意识地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并主动地加以利用[2]。基于此,本次信息意识调查设置了5个问题:“对当下信息发展热点,如大数据、物联网等的了解程度”、“是否会主动查阅本专业、本学科最新发展动向”、“对有用信息会随时记录保存吗”以及“对信息素养的了解程度”、“信息素养对个人学习和生活重要性的意识频率”。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8%的读者比较了解当下的信息发展热点,25%的读者对当下的信息发展热点完全不了解,68.2%的读者仅了解一点。经常主动查阅本学科发展动向的读者仅占4.5%,70.5%的读者很少会主动查阅,另有25%的读者基本不查阅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在被调查者中,45.5%的读者对有用信息会偶尔记录保存,2.3%的读者基本不做记录保存。由此可见,读者主动获取有用信息的意识比较薄弱,整理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不高。

633名读者中,有27.5%的读者不知道什么是信息素养,59.4%的读者仅了解一点,只有13.1%的读者对信息素养比较了解,其中社会科学、工科读者比理科、人文学科读者对信息素养的了解相对多一些。8.1%的读者从未意识到信息素养对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51.7%的读者很少意识到信息素养对个人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其中硕士生比博士生、本科生更少意识到这一点。这个结果表明,大部分读者的信息素养意识还是处于模糊状态,对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内涵都不太了解,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信息敏感度低,对信息素养在信息社会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2.2 信息能力

作为能力概念的延伸, 信息能力需要通过社会主体的某种活动显现出来[3]。本次调查是以高校大学生读者作为活动主体,基于他们的日常信息行为,设计了如下问题:①专业学习上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第一反应是什么?②对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数据库的了解程度如何?③在查找信息资源时,最常遇到的问题是什么?④面对陌生信息,会用多种方法判断其真实性和权威性吗?

调查数据显示,当在专业学习上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57.2%的读者第一反应是在百度等网站上搜索,只有21%的读者(主要是博士生、硕士生)第一反应是利用图书馆电子数据库,5.4%的读者选择去图书馆借阅纸质资料。早在1979年,图书馆学信息学专家Robert Taylor就指出:一个具备信息能力的人,了解信息源是必需的[4]。能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选择最佳的信息源是个体信息能力的重要体现。图书馆作为专业的文献服务机构,其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的文献数据库和纸质出版物在可靠性、权威性和系统性方面是其他信息源所无法比拟的,理应是查找学术信息时优先考虑的信息源,但只有不到三成读者在遇到专业问题时会优先考虑使用图书馆的数据库和纸质文献作为信息源,近六成读者不了解专业信息源与普通信息源的区别,不能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选择最佳信息源。

数据库使用能力是高校读者信息能力的重要体现,与中文数据库相比,外文数据库的使用难度相对要大一些。在参与调查的633名读者中,除50名读者反映本专业学习不需要利用外文文献外,其余583名读者在专业学习中都不同程度地需要利用外文文献。在这583名读者中,22.8%的读者对与本专业相关的数据库不了解,45.6%的读者了解一点但不会使用,29%的读者会基本检索,能够熟练使用的读者仅占2.6%。同时,经由卡方检验发现,读者利用外文数据库的能力与专业学习对外文文献的需求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x2(9,N=583)=84.19,P<0.05(本检验结果p值小于0.05说明原假设“读者利用外文数据库的能力与专业学习对外文文献的需求程度两者之间相互独立”不成立,那么转而接受备择假设,即“读者利用外文数据库的能力与专业学习对外文文献的需求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专业学习对外文文献的需要程度越高,读者对外文数据库的利用能力越高。对外文数据库不了解或了解一点但不会用的读者中,占比最高的是偶尔需要的读者,会基本检索的读者中,占比最高的是专业学习中经常需要外文文献的读者,专业学习中总是需要外文文献的读者在熟练使用的读者中占比最高(见表2)。

表2 外文文献需求程度与读者利用能力对应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在查找信息资源时,35.1%的读者最常遇到的问题是资源太多不会选择,29.7%的读者不知道去哪里查找,18.8%的读者知道去哪里查找但不会检索,11.4%的读者反映资源太少,只有5.1%的读者表示没问题。面对陌生信息,55.5%的读者不太会或基本不会运用多种方法判断其真实性和权威性。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普遍以信息检索为中心,强调检索方法与技巧。然而从这次调查结果来看,在新的信息生态环境下,读者面临的最大问题已经由如何检索资源变成了如何筛选评估资源。

2.3 信息素养教育活动需求偏好

开放学习环境对读者信息素养教育的行为习惯有什么影响?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哪种方式读者更喜欢?在提升自身信息素养能力上,读者最倾向于哪种学习模式及信息呈现方式?这些问题都是现阶段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

统计结果显示,在线上、线下教育方式上,参与调查的633名读者中,有298名读者倾向于选择线下方式,占总人数的47.1%;
有335名读者倾向于选择线上方式,占总人数的52.9%。选择线上教育方式的读者比例稍高于选择线下教育方式的读者比例。在信息素养能力提升途径的选择上,43.3%的读者倾向于通过信息检索课的方式进行学习,30.6%的读者倾向于短时培训或讲座,另有26.1%的读者倾向于自学。同时经由卡方检验发现,性别因素对信息素养能力提升途径选择有显著影响,x2(2,N=633)=23.36,P<0.05。女生偏好于信息检索课的学习方式,男生偏向于自学。

在信息素养教育呈现方式上,33.5%的读者最喜欢视频形式,16.9%的读者最喜欢PPT形式,10.0%的读者最喜欢静态网页文字形式,5.7%的读者最喜欢游戏形式,还有34.0%读者觉得都可以。相对而言,视频这种呈现方式最受读者欢迎。调查前原以为游戏最能吸引读者,出乎意料的是选择游戏的读者比例反而最少。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读者还是比较理性的,在学习上并不一味追求趣味性。高达34%的读者对形式不是很在意,他们更关注内容本身。

信息发布是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为了解哪些信息发布方式最有效,本次问卷特地对读者获取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的习惯途径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院系学生QQ群是读者获取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信息时最常使用的途径。笔者在2013年也曾对本校读者图书馆培训信息获取渠道作过调查,那时图书馆主页通知、信息栏纸质通知、图书馆电子屏幕这三种信息发布方式是大家关注得最多的[5]。但从这次调查来看,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这3种信息发布渠道的受众明显减少,微信公众号、院系QQ群后来居上,成为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平台。

2.4 读者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建议

在征询读者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建议的开放式问答中,有121位读者提供了有效的意见反馈,这些意见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班级数不够,容纳学生人数太少,希望增设更多的班级数,让更多同学能够学习到这门课程;
针对不同学院开展针对性课程,将信息素养嵌入专业课课堂;
多一些现场实地培训讲座,讲座内容要干货多、实用性强;
提供更多的外文数据库培训,增强学生的外文数据库检索能力;
无论是文献检索课还是短时的培训讲座,都希望多一些上机实践操作;
加大线上信息素养教育,提供网络学习渠道;
加大信息素养教育的宣传力度,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可开展一些有奖竞赛活动,提高大家参与信息素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这些意见中的大多数与前面调查结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基本一致,从侧面进一步印证了调查结果的普适性。

3.1 开放学习下的信息素养教育空间

在开放学习环境下,教育资源的获取几乎是唾手可得。通过网络连接,个体足不出户就能聆听到业界专家、世界名校的精彩课程。在这种学习背景下,普通高校图书馆有多大必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对此,笔者一直心存疑虑。但从这次调查数据来看,高达87%的读者对信息素养不太了解,约60%的读者很少意识到信息素养对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近50%的读者不具备选择专业信息源的能力,约68%的读者不会使用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数据库。由此可见,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资源的易获得并不等同于读者总体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网络一方面为开放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另一方面,网络的极端自由性使得开放学习常常难以实现效率,因为充满诱惑力的干扰因素更多。袁曦临等人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网络学习者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更容易中断阅读,转向网络中其他内容(如游戏或新闻等),造成阅读目的迷失[6]。网络下的开放学习尤其需要引导和约束,本次调查中绝大部分读者依然倾向于通过图书馆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短时培训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素养提升可能正是这种需求的体现。作为大学生,他们已经意识到网络自主学习干扰因素太多,需要一些外力来辅助自己抵抗这些诱惑。而图书馆开设的信息检索课及短时培训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如信息检索课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参与者必须完成这些任务,这种必须性有助于学习者抵制诱惑、专注目标,完成系统性的知识学习。因此,无论是从读者现有的信息素养水平还是从读者的主观觉悟来看,在开放学习时代,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依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3.2 信息素养教育重心的转变

此次调查显示,读者面临的最大困惑已经由如何检索资源变成了如何筛选评估资源。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许多信息系统的设计越来越人性化,用户界面趋向简单易用,同时长期以来的信息素养教育对信息检索技能非常重视,关注或参与过信息素养教育的读者对如何检索资源通常都会有所了解;
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随着信息生态的改变,特别是在当今的社交媒体时代,任何人都能建立网站,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生产者,如何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真正有用的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容易。信息环境的变化促使人们对学会甄别、分析、评价以及合理使用网络信息的需求大幅上升[7]。出于对信息生态改变的敏感,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ACRL)在2015年颁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用以取代2000年发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新框架作为引领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强调信息获取技能转向对信息判断和评估能力的培养。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IFLA)秘书长杰拉德·莱特纳2019年也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呼吁,“信息极大丰富与信息稀缺一样,给信息获取带来了种种问题,人们需要使用批判性思维来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8]。国外图书馆界面对这种信息生态的改变,正在积极行动,如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图书馆2019年发起的“Information-Wise”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信息的批判性评估(Critical Assessment),并认为在每门学士课程中都应加入更多的信息批判性评估内容[9]。但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的聚焦点仍多集中在信息检索技能及信息资源的获取上[10],较少涉及信息评价问题抑或以软件工具代替信息评价,这已与当下的信息环境不相匹配。信息素养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正视读者的信息需求变化,重视信息资源的甄别问题,将信息资源的评价与筛选纳入到信息素养教育的重心范畴。

3.3 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之间的关系

互联网的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巨大变化。一部分学者认为,在未来,面对面的线下教育将会消失,线上教育将全面取代线下教育。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甚至预测:最快只需15年,美国大学有一半得破产[11]。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虽然线上教育有很多优势, 但是在考核反馈和内容深度方面与传统线下系统课堂教育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线上教育只能是线下课堂教学的辅助。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保障了“停课不停学”,被迫成为了唯一的教学方式,但疫情过后随着线下课堂的恢复,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又将如何融合呢?对于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学融合,笔者不敢妄加评议,但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图书馆信息素养教学人员,深知长期以来困扰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最大难题是受众面太小。即使是大型高校图书馆,一个学期能开设的线下信息素养课堂也极为有限,以师资力量相对雄厚的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其一学期也最多只能开设4至5门信息素养课程[12]。以每门课程平均50到70名学生计算,4至5门课程只能容纳300人左右,这与每年入学的新生人数相比,显然是杯水车薪。此次调查中读者反映比较多的一个问题也是图书馆开设的信息检索课容纳学生人数太少,很多想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选不到课。线上教育在现阶段或许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在人群覆盖面方面显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实时的线上课堂能同时容纳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异步的线上学习更是没有人数上限。因此,面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矛盾:师资力量与读者人数的极端不平衡,线上教育无疑是一剂良方。面向广大读者的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应借助信息技术的春风,以线上教育为主导,**多年来困扰业界的最大难题;
同时辅之以线下教育,弥补线上教育的某些不足。

4.1 加大信息评价内容比重,重视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面对信息极速膨胀带来的信息利用障碍,一些业界专家已经采取行动,如周建芳等人讲授的“信息素养:效率提升与终身学习的新引擎”慕课中就设置有专门的章节讲解信息评价问题,清华大学图书馆王媛开展了“后真实时代的信息辨别”讲座。但从信息素养教育的大范畴来看,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中缺少这方面的内容。假定学生进入大学后就自动具有批判性思维意识是有问题的,Hinchliffe等人对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的一项信息素养误解的调查研究发现,一年级大学生普遍认为所有的图书馆资源及工具都是足够好的;
资源的可访问性代表资源质量;
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答案[13]。这些都是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表现。信息评价活动与批判性思维密不可分,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通过调查、解释来检验各种主张和论据,并判定哪些具有优点、哪些不具有优点,从而将较有价值的与较无价值的区别开来。批判性思维过程:一是审视与质疑, 二是调查、分析与比较, 三是综合评估与判断[14]。信息评价教学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在树立了批判性思维意识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并将批判性思维意识、技能与具体情境下的信息评价过程相结合。特别要厘清一点,传统信息素养教育中强调的信息检索技能、信息源与信息评价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有机融合的。信息评价涉及多种维度和方法,专业的信息检索技能、权威的信息源本身是信息评价的重要维度之一,只不过之前它们是零碎的、孤立的。信息评价教学应以信息评价为线,以批判性思维为纲,以具体案例为引,将各种信息评价方法和技能,包括信息检索技能、信息源等有机串联,系统融合,在思维的引领下运用方法,在方法的使用中渗透思维,强化能力。

4.2 加强线上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培育线上信息素养教育团队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有三大模块:新生入学培训、日常讲座培训和信息素养课程。其中新生入学培训内容相对单一,线上普及率较高;
日常讲座培训涉及内容广,场次多,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线上仅提供数据库商制作的数据库讲座PPT,缺少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知识以及科研素养能力提升方面的资源[15];
信息素养课程教学普遍仍以线下教学为主。总体而言,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线上教育的覆盖面及深入度还远远不够。制约图书馆信息素养线上教育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首当其冲的是师资能力准备不足。线上教学培训不是仅仅将线下课堂知识照搬到网上,而是要根据线上教育的特点规律来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这要求教师在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之外,还要熟练掌握网络教学技术工具,深刻了解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不同之处,如有研究表明身处网络教学环境中的学生缺少课堂归属感,容易脱离教学过程[16],教师需要采取多种策略来提升学生的专注力。这些都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然而当前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大多是由学科服务部(或参考咨询部)人员兼任,他们在信息素养教育工作之外,往往还要完成大量的其他工作,投入线上教学的时间和动力都不足。高校图书馆要推广线上教育,首先要重视线上信息素养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遴选出一批高素质的馆员队伍,为他们提供广泛的专业发展支持,如减少其他兼职工作,创造更多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参加专门的线上教学发展活动,制定科学的线上教学评价标准,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等。

4.3 与专业学习相整合,以任务为驱动,大力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

专业学习对外文文献需求程度越高,读者对外文数据库的利用能力越高,这一统计学结果表明专业需求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高效催化剂。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学习相整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科馆员与院系合作开展一些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通常是在合作老师的专业课堂上穿插一次与课堂任务相关的专业信息资源介绍。另一种是在图书馆开设的信息检索课教学中融入部分学科教学。如笔者所在单位图书馆在面向研究生的信息检索课教学中,采取信息素养通用知识统一讲解,在实践教学环节将学生按学科专业分组进行分别授课,即对应的学科馆员针对本专业学生对学科资源进行专门详细介绍,并实地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数据库上机操作。课程末采取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定主题进行检索,撰写一篇正规的课题综述的考核方式,旨在让学生将课程中学到的信息素养知识与专业学习融会贯通,让他们在学以致用中体会信息素养对专业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两种方式都是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学习的有益尝试,也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信息检索课中融入专业学习的模式说到底还是以图书馆员为主导,与真实的专业课程情境需求有距离;
而当前阶段学科馆员嵌入院系的信息素养教育多是基于馆员与教师的自发合作,过分依赖学科馆员个体的作用,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并未在图书馆和院系之间形成广泛的合作关系[17]。有学者对欧美澳大学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盛行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一些共同点:信息素养在这些国家是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信息素养教育跨越图书馆界,上升为教育界、国家性重要议题;
将信息素养作为“能力”的重要元素纳入教育培养目标和评估范畴;
图书馆界的权威机构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确立为核心工作内容,不仅从宏观上大力倡导,还重视从操作层面上对图书馆及图书馆员如何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事件给予具体指导[7]。这些经验为我国高校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借鉴。

猜你喜欢外文图书馆素养外文字母大小写的应用规则口腔医学(2021年10期)2021-12-02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0期)2021-01-04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0期)2021-01-04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2期)2020-06-01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2期)2020-06-01图书馆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李鸿章集外文补遗安徽史学(2016年2期)2016-12-01去图书馆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4年8期)2014-06-26外文局期刊目录对外传播(2004年1期)2004-06-29林则徐与外文情报翻译军事历史(1994年6期)1994-08-15

推荐访问:素养 图书馆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