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河人的春天

时间:2023-10-02 14:25:05 来源:网友投稿

▶曹鹏伟

壬寅年末,再次来到黎家河村,和往常一样,我依旧独自去到黎家河河畔,看水,也听水。

黎家河是位于甘肃省灵台县邵寨镇西部山区的一条小河流,黎家河村就位于这条小河畔。这条河奇怪,没有遵循大河东流的规律,它紧贴黎家河村南,自东流来,朝西而去。

黎家河是从陕西的麟游县境内流淌而来的。在黎家河的上游,有两条叫普化河和常村河的河流,两条小河在一个叫大河口的地方汇合,进入邵寨镇境内叫蔡家河,到黎家河村则又叫成了黎家河。准确地说,这条河在黎家河村是从东南流向西北的,只是因为新村旁的河道颇直,才有了自东而西的感觉。一条河,流经不同的村庄,就有了不同的称谓——乡亲们认为,这条河是养育他们的,不管它流去多远,不管地老天荒,他们稳稳地拥有了一条河的“此时此刻”,这条河就像母亲一样,灌满了大瓮,也给庄稼带来了滋养,润泽着河畔的草木。黎家河朝西北而去,又有了桃树沟河、坪家庄河、马家河、吊河寺沟河、史家河等名字,到本县中台镇安家庄村汇入了达溪河。达溪河从西向东奔流不息,流入了黑河,黑河流入了泾河,泾河流入了渭河,渭河流入黄河,一路狂奔,汇入了渤海。

浩瀚的海洋里,居然有黎家河的水。

小河欢快,哗哗一阵、汩汩一阵,又咕咚几声。河水极为清澈,流动的声音很恣意,仿佛河水在和我说话。临水,会觉得清冽的河水照进了我的内心,如照镜子,便感觉自己的污浊。水流过浅滩,带着欢畅的幽鸣,从水底的石头上漫过,石头上捂了一层黏黏的泥皮,被拽拉出一些简短的丝丝絮絮之物,随水势摇晃,像是卵石生出了一缕缕头发。在水深之处,依旧清可见底,水流在洼地汇聚,本像是带着流速的虎豹之拳,却迎面闯入了太极阵,势颓了、力泻了,进入了另一个静默不语的空间。

水是最能荡涤人心灵的,每次看水听水,都会有新的况味。每一寸水面都是风月宝鉴,能够让我们反省,看见自己内心深处卑琐的东西。

黎家河村呈簸箕形,背靠崖头山,面对黎家河。河对岸的大山沟叫远沟,最深处叫赵家沟垴,沟南的山叫郭坷垴,沟北的山叫大疙瘩顶,村庄东北上塬的山叫茂子山。村里除过黎姓之外,还有王、郭、田几大姓,祖祖辈辈和睦相处,邻里团结。尽管姓氏有差别,血缘有远近,但他们对外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黎河人(读连活人)。

沿着河畔走,看到了一大片菜棚。随便走进一个日光温室,都能看见村民正在采摘嫩绿的小青菜。

和手底下麻利的村民攀谈,他们说,其实效益最好的还是圣女果之类的果蔬,他们栽种的圣女果无农药、无公害,果实鲜艳,味道清甜,营养价值高,吸引了周边不少人来购买采摘,可惜的是,因为地域气候的限制,圣女果只能在7 月种植一茬。

正好有路过的村干部进到棚里,查看果蔬的长势,他和我熟识,喜气地介绍,黎家河肉牛养殖小区有机肥充足,河畔砂质土壤又肥沃,灌溉条件便利,他们就把调整产业结构当成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方式,招引客商流转了135 座大棚,种植麒麟西瓜,五座日光温室由村级合作社集中管理,栽种豆角、辣椒、圣女果、葫芦这些反季节蔬菜——单就是就近务工,也为60 多个村民提供了务工岗位。村民忙完庄稼活后,村干部就带领村民在大棚里翻地、栽种、施肥、浇水、采摘,每天按小时记工,月底发放报酬。

黎家河的大棚蔬菜已经成功打开了销路,这些蔬菜进入了县城和乡镇的街区超市、饭店,效益喜人。村干部说,村里准备在新的一年持续扩大种植规模,引进一些高效的品种,让群众收入更好。

单一的农业产业像是单腿行走的人,势必走得慢,也不稳妥。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基础,也是实现“脱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核心,黎家河的群众,在发展的路上需要两条腿走路。

灵台被称为“陇东粮仓”。在达溪河的润泽下,丘陵川区林草茂盛,数千年前,河谷田地早早开始垦种谷子等农作物。在夏商时期,达溪河之滨建立的密须国曾是农业生产水平都较为先进的农耕文化代表方国,密须国境内的所有河滨地,都有悠久的养牛历史传统,黎家河也是如此。

2016 年,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结合村情实际和群众意愿,村上利用姜家沟社废弃的荒滩,建成了一处百头肉牛养殖场。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养殖场在稳步提升中也迎来了市场、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冲击,群众的养殖积极性有所降低,养牛规模也日趋缩小。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扩大黎家河村主导产业规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镇村一方面积极争取扶持村集体发展项目资金,通过改造提升、招商引资、技术改进等措施有效盘活利用养殖场,通过引进企业,扶持养牛大户,走出一种新的饲养经营模式。

按照企业为龙头、合作社为纽带、农户为基础的原则,由合作社组织,企业培训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定期向农户推荐市场信息或以合理的价格收购农户肉牛,统一进行出售,发挥了企业优势,补上了农户短板。

黎家河村终于走过了低谷,实现了牵住“牛鼻子”,走向好日子的畅想。

看着黎家河村越来越好,我为村庄里的人高兴,希望趁着乡村振兴这缕和风,把村子吹得更和美一些。

我喜欢黎家河村,起初是因为那条河,也喜欢那里的人,还喜欢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扶贫故事。

我干过六年基层外宣工作,全县的乡村都到过,可以说,我见证过很多村庄在脱贫攻坚中发生的巨大变化,而黎家河村是很特别的一个。

黎家河村是邵寨镇区版图西边距离邵寨镇街道最远的一个村,在硬化路没有修好之前,村民去镇上街道赶集,要走八公里盘山公路。弯曲的山路,盘出了黎家河村的百结愁肠。

黎家河村地处偏僻,山大沟深,农耕环境非常恶劣,“晴天车过扬土,雨天柴门紧闭,山道行路羊难为,十年难逢新嫁衣”。这荒凉之地因为自身缺乏发展的天然要素,群众生活艰难,一辈人生了,一辈人去了,很多人连县城都没去过,这里几乎要被外面的世界所遗忘了。

黎家河村最偏远的社是瓦舍湾,这里距离镇区有11 公里,交通不便,住户分散,导致该社解放半个多世纪都没通电,所以听到瓦舍湾要通电的消息之后,村民们很是吃惊。有人开玩笑,咋不说瓦舍湾要建卫星发射基地哩?

通电的消息传到瓦舍湾,村民还没有意识到村子里自古以来最大的变化即将发生。

上世纪80 年代瓦舍湾还有30 多户人家,后来多半人家迁出,至2012 年,仅剩16户30 几口人在这里坚守。

群众手机没电了,充电就得跑十几里山路去塬上找有电的人家;
给牲口粉料,要找辆“奔奔车”跑两小时去邻近的乡镇村庄……有电的生活,是瓦舍湾人梦里都不敢想的事情。

邵寨镇政府决定“下硬茬”给瓦舍湾解决用电问题。镇领导进村和乡亲们商量这事情,大部分村民有些怀疑,这么好的电,一分钱不要就拉进村里来,他们跟听神话似的。村民甄发明把疑问撂在了当场:“你们不哄人么?”群众们七嘴八舌抒发着他们的半信半疑,直到镇领导郑重承诺,他们才信了这事。

因为路况差,电力工程车开不进来,镇上果断出钱,叫挖掘机、推土机拾掇出一条道路;
山梁陡峭,电线杆上不去,干部和群众捋起袖子,喊着号子抬上山;
工人们加班加点干活,每逢晌午和下午吃饭时间,群众家里的馍馍、米汤准时送到了工地,村民的殷切打动了施工人员,几方面协同发力,一定要按时且保质保量,把电接到村民家里。

2012 年春,经过十五天的奋战,随着一阵响亮的鞭炮声响,电终于拉通了。

“通电那天,我老爹把灯的开关开了又关,关了又开,说看着灯泡扑闪扑闪好看。”村民甄兴科难以忘记老父亲高兴的样子。在未通电之前,他家点的是煤油灯,煤油买不到的时候,点的是柴油,火旺起来,烟气会很呛人。后来甄兴科家不单安装了电灯,也买了电视机,还购置了粉料机,有牲口的邻居都来用。

瓦舍湾通电是一个开始,黎家河村更大的变化在三年后发生。

2014 年12 月底,因为硬化路的修成,县上给黎家河村开辟了一条城乡公交线路,这条线将黎家河村和县城的距离陡然拉近,柏建军老人和老哥们王麦成等五个老人坐着这辆“头趟”车进县城逛了一圈。

“以前要去县城,先花30 元雇车到镇上,再乘班车到县上,得两个小时;
现在我们坐公交,40 分钟就到了,”柏老汉说:“通车的头天,村里像过年一样。”

通车到县城,为黎家河村打开了接触“外界”的一扇窗户,脱贫攻坚在一步步唤醒这片岑寂又贫困的土地。

2015 年夏,我来到黎家河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现场,大型的机械来往穿梭,建筑工人正在紧张施工。

“盼新房盼了十多年了,这下心里可算是踏实了!”正在工地上干活的村民田均军,他家的老房屋建于1980 年底,年久失修,雨天漏水。现在要建起“四拐二”(四室二厅一厨一卫)的新居,田均军说,终于不再为住房的安全担心了。

黎家河村的房屋大多都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土坯房居多,房子漏水,院墙也倒了,群众对建设新居都有迫切的希望。当时在任的村支部书记王小明是村庄新旧交替的见证者,村里人住得很分散,逢下雨天,村里一片泥泞,有急事出村的群众只好取道陕西省麟游县河西乡,多走十多公里才能到镇上去。

黎家河村被列为全县精准扶贫创建示范村后,为了彻底改变贫困现状,镇党委和政府从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土地复垦项目、富民产业培育和通社道路砂化入手,村里有了产业,人居环境水平大幅提升示范村的建成,成了灵台县的一个样板村。

如今的黎家河村,村舍俨然,广场宽阔,硬化路通向了镇上,也通到了县上。黎家河的群众过上了好日子,黎家河的变化,新旧对照两重天,村民一开颜,大山挂了绿,一切都向好了,人人有了过好生活的信心。

我记得,新村建设好的那个春节,2017年年初,我们恰好重访黎家河村。昔日的“水泥路”成了硬化路,土墙房和窑洞变成了“小康屋”,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排列,一座座牛棚里忙忙碌碌,漂亮的凉亭、功能齐全的文化广场赫然映入眼帘,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令人耳目一新。随便走到哪个村民家里,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安康和快乐。院外花红柳绿,清香扑鼻,院内干净整洁,屋内宽敞明亮。黎家河村,今非昔比。

从1982 年包产到户起,黎家河村就成立了村社火队,社火队“主力”由临近的蒋家沟社和黎家河社村民组成,主要为附近的黎家河、蒋家沟和堡子沟三社表演社火,为了保证社火队“财政收支”透明,就成立了社火会,社火会的会长由两社轮流推举人员担任,那一年,轮到了黎家河社的黎小平。

当年正月初三下午,村上通过广播将20 多名社火队队员喊到村部,黎小红、黎小义兄弟早早准备了各色颜料,开始为大家“打脸子”,两兄弟虽然是“打脸子”的能手,手快还不出错,但一群人的脸谱描完,已经到了黄昏时候。

一串鞭炮响过之后,一行人敲锣打鼓向堡子沟山的山神庙走去,在庙里敬神之后,先耍一通社火,然后锣鼓喧闹着从山上撤下,盛大的社火演出开始了。

灵台社火是典型的陇东社火,算是一种较有特色的民俗风物,只有身势的表达,没有语言的对白,一般演出《出五关》《黑虎搬三霄》《三国》《封神》等故事。

大红耍了一通大刀,有的父母就带小孩子过来,孩子站在地上或者由大人抱着蹲坐,大红以一腿为轴,抬另一条腿在他们头顶跨过,名为“过关”。用指尖揩一下脸上的红色油墨,在孩子的眉间点一下,护佑孩子健康成长,孩子的家长就会拿出一点钱谢过大红。

小时候,我觉得大红可真是一份好差使,人前耍足了人,还能收钱。因为扮了大红,仿佛就和别人不一样起来,其实大红在浓妆和彩衣之下,一样是血肉之躯,他们和我们的父辈一样,大家一起经历繁忙的农事、冬夏的冷暖,忍耐着西北农村的贫瘠和荒芜。大红的舞动,是一种人天交流的语言,有人对自然的敬畏,亦有人类对天诉说的声音和主张。

按照村上的老传统,社火队每年要挨家挨户耍过100 多户人家。

社火队每到一户,户里放炮迎接,一顿剑拔弩张的打杀表演之后,“大红”最后表演“挑袍”,意味着给新庄子“披红”。主人家端出烟、糖、瓜子,有的家里煮了稀饭、煎了油果子,来犒劳社火队,吃喝完毕之后,又一挂鞭炮,欢送社火队开赴下一户。

这时候,村里的“前支书”王小明坚持到新村落成后便因病卸了任,社火队在隔年的正月里去他家耍了一整套“出五关”。这出戏耗时费力,社火队一般是不耍的,但也有特例,那就是到了特别重要的人家,大家会把“出五关”从头耍到尾。那一年黎家河建了新村,打了翻身仗,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不浸透着王小明的心血,乡亲们借此机会表达他们的谢意。

王小明斜披的棉衣抖索了几下,眼角沁出了泪花。五关,是人老几辈出不去的五关,也是这积贫积弱、重重栓塞的五关!如今他们走了出来,艰辛的历史在这里被一刀砍齐!

过去几十年,因为村民住得零散,社火要耍十三四天。那一年,大家住了小康屋,都聚到了一起,耍了八天就结束了。

社火队在山神庙耍了一场,在新村106户人家各耍一场,也没有忘记未搬入新村的六户人家,最后还在村委会大耍了一场。

黎家河村的社火耍得好,但这些年很少到镇上去耍,不是不想去,是路不好走,精气神不好,面貌磕碜,现在村子好了,不用再遮羞脸了,乡亲们决定到镇上、县上都大耍一回。

乡亲们告诉我,黎家河村是邵寨镇最偏远的山村,过去一直在兄弟村面前抬不起头,现在建了新村部和一排排的小康屋,广场上还修了回廊,美气得很!新村落成的头一年,新回家的大学生还以为下错了车,怯得不敢落脚。

过了正月,我再次路过黎家河村,看见新村广场上的村级事务公开栏里张贴出两张大幅黄纸,社火队的收支情况公示得清清楚楚,113 笔收入,最多的200 元是村委会“赏”的,村户50 元至15 元不等。

黎河人做事敞亮,名不虚传。

回忆伴着我,在村子里转悠,突然听见了一阵鞭炮声,循声走去,才发现是有人家办婚事。

村子里一位28 岁的男性青年迎来了自己的新媳妇。

在这个喜气洋洋的人家门口,村上红白理事会的村干部告诉我,从2013 年至2017年,黎家河村没有一户人家娶媳妇。这几年,村子里已经娶进好几个新媳妇了。

黎家河的男性青年娶媳妇早前是很难的,女方听说这里是山区,家里没修新房子,就不愿意来,往往耽搁了青年的年龄。这个时候,娃娃们要不就外出打工,或者外出入赘,青年人就越来越少。如今新村建得好,家家都有了致富的门路,兜里有钱,心里不慌,一切都好了起来。

优美的人居环境,欣欣向荣的各类产业,幸福的村民乐开了怀,这是村民们没有想过的好日子,它近在眼前,鲜润沉实,触手可及,即便是那黎家河,水声也比早些年清亮了许多。

猜你喜欢社火河村新村山西平遥:闹社火 展成就 盼发展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闹社火金秋(2020年2期)2020-06-03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社火,耍起来宁夏画报(2016年2期)2016-03-21被资本裹挟的“新村再造”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9期)2016-02-28百姓事,记在笔头刻在心头——记水磨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燕振昌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6期)2016-02-28“老政委”情满崔河村中国火炬(2012年4期)2012-07-25“五老”宣传队走乡串镇唱新村中国火炬(2012年10期)2012-07-25发挥“五老”队伍作用 创建“三无四有”新村中国火炬(2012年6期)2012-07-25

推荐访问:春天 黎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