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时间:2022-07-24 18:4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供大家参考。

关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关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关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大关于教育的表述简短但内容丰富。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着力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坚持以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更加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胡锦涛同志的讲话表明了对教育工作者的希望和要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就要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当然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 当然是适合学生的教育。

 怎样的教育才是适合学生的教育? 如何衡量与评价? 又如何保障教育的高质量? 基于此, 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评价体系的建设,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 提高对全面质量观的认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

 不能否认的是, 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特别是社会经济文化多种因素综合形成了强大的升学竞争压力, 导致对教育的评价陷入了一个“怪圈” , 社会、 家长用升入重点学校的人数来衡量学校的办学质量, 学校用成绩来衡量教师的业绩, “考考考,仍然是教师的法宝; 分分分, 还是学生的命根” 。

 升学率成为评价学生、 教师、 学校的主要标准。

 这样,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愈演愈烈,违背了教育方针, 违背了 教育规律, 违背了 素质教育的要求。

 因此,全社会都要提高对全面质量观的认识, 尤其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明确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内涵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生存能力和完善的人格, 也就是说, 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在思想道德、 科学文化、 劳动技能、 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均衡发展。

 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全面质量观的引导十分有必要。

 二、 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

 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好的教育。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这就涉及对教育质量的标准界定的问题。

 在以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观的指导下, 制定适合不同地区的各级各类教育特点和教育规律, 体现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要求, 同时可以量化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质量标准, 换言之, 就是明确教育质量的标准。

 学校就可以在这个标准的规范指引下, 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教学, 这也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之所在。

  三、 科学的、 动态的评价机制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是多元的,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提出“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拔制度” “建立对地区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 。

 在这一背景下, 我国各地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开始重视对学生德、 智、 体、 美等各方面素质的评价, 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但在实施中存在这样两个问题:

 一是对学校系统质量评价的较多, 而对学生主体评价的指标相对较少; 二是重点体现了 评价目标的统一性,而差异性评价方面的表现不明显。

 目前, 在我国, 不同地区学校因经济、 文化等方面差异而存在经费投入、 设施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和教育理念方面的差异, 即使是同一地区学校也因学生来源、 教师素质等人员构成不同存在着人力资源不平衡, 不同学校因历史原因也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这些因素决定了不同地域、 类型学校处于不同的发展平台, 而我们的教育质量评价往往是一个标准, 不能体现学校教育在不同的时间阶段的进步程度, 更不能体现教育质量动态的评价。

 因此,建立科学的动态的评价机制, 更有利于体现教育评价的公平, 有利于促进优质校、 激励薄弱校的不断发展, 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四、 贯彻落实质量保障制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教育质量的有效保障, 有赖于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各种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的建立。

 教育事业“十二五” 规划中, 对加强教育质量保障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 提出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明确目标、 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

 如何将这些目标、 任务、 举措以更强有力

 的执行力、 更快的步伐落实到位, 显得更为重要。

 近年来, 政府在不断地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完善教育资源的配置, 极大地改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但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软件建设中仍有不得不面对的困境。

 以义务教育阶段为例, 不容否认的是, 即使在同一地区仍然会存在“重点校” 与“普通校” 的分别、 师资数量和质量的悬殊, 同时,以学生的优劣等级为标准确定生源的流向, 因而家长纷纷择校、 择师,出现了生源的流动问题。

 因此说,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各种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势在必行。

 那么, 将这些制度坚决地推广下去、 落实下去才是提高教育质量更有效的保障。

  五、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教师, 学生的健康发展在于教师。

 教师有好的师德就会减少“差生” 数量, 教师专业水平高就会减少“学困生”数量, 教师德才兼备就会减少“双差生” 数量。

 减少就意味着增加,增加的是“合格生” “进步生” “优秀生” 。

 由此,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师德总是与教师的以身作则行为、 对待学生的态度与方式、 对待工作的态度与方式直接相关。

 师德的内涵是教师的身正、 向善与爱心。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总是与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状态有关。

 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以当代教育思想从事教学活动, 让教师不安于教学现状、 勇于探索进取, 一方面需要思想引领,唤醒教师思想觉悟; 另一方面需要科研引路, 吸引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并想方设法为教师提供教学展示机会, 方能提高教师水平。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和责任感。

 ” 我们深感优质学校是教育的希望。

推荐访问:关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体系建设 教育质量 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