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党史经典故事六篇(2022年)

时间:2022-07-24 20:4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于党史经典故事六篇(2022年),供大家参考。

对于党史经典故事六篇(2022年)

 

  关于党史经典故事【六篇】

 关于党史经典故事【六篇】

 党史故事是党史的一部分,需要我们学习。阅读这些党史故事,有助于我们接近和学习领导人的革命精神和先进事迹。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史经典故事的文章 6 篇 ,欢迎品鉴!

  第 1 篇: 党史经典故事

 刘少奇从小就喜欢读书,由于他在家里排行老九,所以左邻右舍都称他刘九书柜。早年求学期间,曾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和莫斯科东方大学与刘少奇两度同窗的萧劲光回忆说到了东方大学后,少奇同志一心扑在学习和工作上,他几乎没有个人爱好,从不闲聊天,也不随便上街。我们不住在一起,但看到他的时候,多是在学习俄文、阅读《共产党宣言》、思考着中国革命问题。从苏联回国后,尽管他长期斗争在白色恐怖下或是炮火连天的烽火前线,对于读书学习他一刻也不放松,他有句名言没有文化,就搞不好革命工作。1939 年底,正值抗日战争处于非常艰难的时期,一次新四军支队司令张爱萍去看望刘少奇,当时已是深夜一点多钟,他进屋一看,刘少奇正在微弱的烛光下专心致志地读书,顺眼望去,书页上画了好些红的蓝的圈圈点点,有的上面还批了字。即便是病休期间,刘少奇也不放松学习读书。有一次,刘少奇因病到杭州休假,他觉得这正是读书的好机会,于是在从北京动身时,就把厚厚的几本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简编》塞进了行李包。刘少奇对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没什么兴趣,整天在屋里埋头攻读。

 他的坐功是有名的,有时坐着读书,可以一连几个小时动也不动,进入一种陶醉、忘我的境界。休假结束时,几大本的《中国通史简编》读完了。以这种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来读书,是刘少奇终身坚持的一种生活状态。

  第 2 篇: 党史经典故事

 在襄阳市政府机关大院,至今还流传着七十年代未的一个小故事。一天,被人们尊称为秦老专的襄阳地区行署副专员秦志维从外面回机关。当他推着自行车准备进行署大门时,一个门卫拦住问道同志,你找谁我不找谁,我就是机关里人。你是机关哪个单位的门卫疑惑地打量这位脚穿草鞋,头戴草帽,身背黄挂包的老人。我叫秦志维秦专员耐心地答到。正在这时,一位机关干部碰巧路过此处,他惊讶地问到这不是秦专员吗,怎么被挡驾了值班的门卫一听傻了眼,赶忙赔礼说对不起。秦专员亲切地说没关系,没关系。望着眼前这位普普通通的老人,门卫心里直犯嘀咕,他是专员我咋看他不象啊!象这样的误会,秦志维同志遇到多次。这位 1933 年参加革命,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小鬼,一直保持着我党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他平时穿着极为朴素,在机关食堂就餐时也十分节约,下乡检查工作也是经常以步代车,以自行车代小汽车。秦专员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

  第 3 篇: 党史经典故事

 梁斌从 1948 年底到 1952 年初,在襄阳工作了五个年头,领受了四个第一。即第一任宣传部长,第一任襄阳日报社长,第

 一任党校校长,第一任团青委书记。在这里留下了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土改运动,亲手创办襄阳建国后第一张报纸《襄阳日报》等足迹,同时也为孕育《红旗谱》、《翻身记事》等宏篇巨著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最终,梁老以其常人无法想象的执着,为人们留下了以《红旗谱》为代表的数百万字的宝贵文化财富。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巨匠,一位功勋卓著的革命者,一位完全有资格高官有位、享受特殊的人,却三辞官。梁斌第一次辞官是 1952 年。那是湖北省委书记李先念亲自点将,调他担任新武汉日报社社长。上任不到一年,他就辞官,为写他的长篇巨著《红旗谱》。随后,他调任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只做一个机关党支部书记。第二次辞官,是梁斌辞去中央文学研究所机关党支部书记,以便专心创作他的《红旗谱》。第三次辞官,是梁斌找到中组部的领导要求辞去职务,那位领导准备安排他到天津去当副市长,又被他辞掉了。后来梁老终于如愿,在河北省文联挂了个名,从此专心地创作《红旗谱》。别人是官越做越大,他却主动要求越做越小。

  第 4 篇: 党史经典故事

 、梁斌从 1948 年底到 1952 年初,在襄阳工作了五个年头,领受了四个第一。即第一任宣传部长,第一任襄阳日报社长,第一任党校校长,第一任团青委书记。在这里留下了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土改运动,亲手创办襄阳建国后第一张报纸《襄阳日报》等足迹,同时也为孕育《红旗谱》、《翻身记事》等宏篇巨著积累

 了丰富的素材。最终,梁老以其常人无法想象的执着,为人们留下了以《红旗谱》为代表的数百万字的宝贵文化财富。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巨匠,一位功勋卓著的革命者,一位完全有资格高官有位、享受特殊的人,却三辞官。梁斌第一次辞官是 1952 年。那是湖北省委书记李先念亲自点将,调他担任新武汉日报社社长。上任不到一年,他就辞官,为写他的长篇巨著《红旗谱》。随后,他调任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只做一个机关党支部书记。第二次辞官,是梁斌辞去中央文学研究所机关党支部书记,以便专心创作他的《红旗谱》。第三次辞官,是梁斌找到中组部的领导要求辞去职务,那位领导准备安排他到天津去当副市长,又被他辞掉了。后来梁老终于如愿,在河北省文联挂了个名,从此专心地创作《红旗谱》。别人是官越做越大,他却主动要求越做越小

  第 5 篇: 党史经典故事

 一日,邓可运奉师长汤慕禹、政委陈培荫的命令,率 24 人的运粮队,每人挑两箩筐稻米,160 多斤,徒步 300 多里路,运粮到正在松口作战的红二十四团。运粮队头一天走了 120 多里路,上路时一人发的五个糠菜团子早已吃完,到晚上战士们都已饥饿难忍。于是,队长刘海门吩咐队员打来溪水,架锅生火,准备煮饭。住手!刚查看环境归来的邓可运看到一战士抱着箩筐朝锅里倒米,他大喊道谁让你倒这么多的米,把锅里的米捞出一多半,做成稀饭。说罢,他又带着战士一起去山里挖野菜。这日晚饭,大

 伙吃了一顿野菜稀饭。吃过晚饭,邓可运将刘海门叫到一边,耐心地给他讲粮食来之不易,讲前方战士流血流汗,对粮食如何急需,讲为什么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说得刘海门心服口服,连连点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邓可运带头以野菜充饥,不吃或少吃粮食,使得运粮队战士非常感动,也纷纷效仿。第三天午后,眼看就要到达目的地松口,只听咚地一声有人倒地,大伙儿循声望去,只见邓可运栽倒在地,他挑着的两箩筐米撒得满地。这时,贺龙军长正骑马经过,见状过来查看,一眼就认出了邓可运。贺龙接过警卫员手中的水壶,扶着邓可运喝了两口水后,问可运,你怎么啦还没等邓可运张口,队长刘海门抢先答道贺老总,邓处长是饿的,他一路为了省粮食,自己很少吃粮食,光吃野菜。头一天上路,一人发了 5 个菜团子,他舍不得吃,还送给别的同志两个。第二天我们做野菜稀饭,他第一个上去先给自己盛了一碗野菜,大米粒都留给大家吃贺龙听罢,在邓可运肩上亲切地拍了拍,说同志哥哟,有你这样的好同志,我们红军何愁打不垮白狗子。

  第 6 篇: 党史经典故事

 、6 月末的一天傍晚,他从河边散步回来,又象往常一样坐在八仙桌前点燃了那盏带罩子的煤油灯。他从案头拿过一摞稿件,聚精会神地审阅起来。过了不久,他忽然喊道通讯员,快去把小郑找来!小郑是宣传部干事,驻地离城南庄有七八里远,郑干事奉命赶到时,已是深夜。胡锡奎请他坐下,微笑着问你在这稿子里

 写边区军民一年拔掉 2993 个据点有什么根据吗小郑听了一愣,看看自己写的那稿子忙说,数字是从一本杂志上抄来的,有根据。胡锡奎拍着他的肩头说小郑呀!你只要想想边区周围有多少敌伪据点,那就会发现这个数字不大对头。我们写文章是要给人家看的,稍一不慎就会出差错。不准确,那人家就会说我们说假话,不实在,党的威信就会受到损害。你说,这不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吗郑干事听了惭愧地说我我错了。胡锡奎又鼓励他几句,就立即打电话给聂老总询问,通过核实,2993 原来是 293 之误。此事传开后,在宣传部和整个区党委机关干部中引起了很大震动,带来了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大家对待工作比以前更加严肃认真,办事更加扎实谨慎了。四十多年后的小郑,即是身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郑天翔同志,还经常以这个数字的事来教育大家。党史故事党的历史故事 100 讲

推荐访问:对于党史经典故事六篇 党史 故事 经典